中國脆弱的「崛起」,在處理涉外事務,有三條情緒性的引信:美國可以,為什麼中國不可以?有力量不用,與沒有力量何異?有機會就要「教訓」和壓制日本,不讓它抬頭。
宣稱「主權」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馬英九,外交政策卻只有一個「凡是」:凡是中國要求的「都始終不渝的遵循」。
中國片面宣佈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正是這三條暴發戶的情緒反應,壓過應有的理性考慮,使它自喪顏面。針對尖閣群島而把整個東海納入它的防空識別區,中國有沒有能力、也無法疲於奔命強制執行。
劃了範圍而不能執行,與不劃一樣。中國一宣佈,美、日立即抗議,美軍B-52戰略轟炸機,日本及韓國軍機,及時進入識別區,以行動表示不能接受,中國只能阿Q的宣稱「全程掌握」,或升空識別。
其實,只要有實力,不設識別區,在公空到處飛行偵察,別人也沒話說。但中國針對日本而把尖閣群島劃入防空識別區,結果招來企圖「片面改變現狀」的指控,和美國重申防衛尖閣群島的承諾。
中國表現的暴衝霸權主義,自討沒趣,徒然引起美、日、韓的反彈和周邊國家的疑慮,不得不以「澄清」來掩飾退卻。
馬英九照中國方針辦事已成「慣例」;如果他依中國公告,以「中華民國交通部民航局」公文,把飛航計畫正式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或「中國民航局」,那還不失反將一軍,提升「國際關係」。
但那是緣木求魚,因為他早年的「法學」博士論文,喊的是「政治」口號:「台海不需要國際定界,因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彼此並非外國,沒有適用國際法的空間」。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