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政府與「中華民國」斷交,蔣經國傷心落淚,要求維持政府間關係不遂,只好同意建立台灣可以自稱「具官方性質」的人民間關係。這不是「國與國關係」,但卻是「國際」關係。
馬英九卻在「國慶日」宣示「兩岸」不是「國際關係」;他的阿Q還矮化北京政權只是「中華民國」另一「統治當局」,因此雙方不是「國際關係」,這和馬以前說的不是「國與國關係」並無差別。
真是狼狽為奸,謊言成習!「兩岸」並沒有建立關係;只要不陷入「一個中國」框架,馬英九要說雙方沒有「國與國關係」,那還合事實;但在「一中」框架下說「兩岸」不是「國際關係」,便自毀國格。
事實是:「兩岸」不相隸屬,只存在民間貿易、投資、交流與航運。台灣人民要保留與中國關係的選擇權,而不是限於馬英九騙人的假議題:選擇和解互利雙贏,或緊張衝突對立;自由貿易或保護主義。
馬英九用兩極化命題,不談代價,不顧人民死活,不讓國會審議,自己做非A即B的錯誤定論,卻說這是人民要面對的選擇,那是虛偽與矯情 。
「兩岸」既互不相隸屬,只要對等以「非官方」關係和平共存,便算互利雙贏;如果中國政治民主,市場自由,台灣企業對中國開放的憂慮也自然降低。
但中國人口眾多,對生活方式不滿,拚命向外移民;語言相通,地理鄰近的台灣,實無法承受它有計畫或沒有計畫的投資移民潮。
當年卡特告訴鄧小平,美國提供最惠國待遇,需符合移民自由的條件,鄧小平立即伸出一隻手指頭問:我批准一千萬人移民美國夠不夠?卡特幾乎昏倒;人海戰術,誰不怕?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