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靠媒體造神騙到政權的人,結果只有亡於人民追究「真相」。馬英九的「真相」就是國民黨大老高育仁說的「無能」與「自私」;也許還應加上傲慢。
台灣民性善良、傾向聽從權威、爆炸的引信很長,欠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衝動,受欺凌只知怨嘆「悲哀」,而不是憤怒。這種性格讓馬英九得以重施黨國統治的奧步,以瞞、哄、騙、抹黑混日子。
但他反民主的傲慢惡習,在服貿協議及士官洪仲丘冤死案,總算撞了牆。他要隱瞞真相不成、連哄帶騙不成、便下流的抹黑受害、持異議的人,終於惹毛了感到前途茫茫的年輕人,和怕得罪當道而沉默的知識界。
凡事要求政府查明真相,負起責任,改革制度,防範事情再發生,這是公民的最起碼權利;年輕世代不甘受瞞騙和抹黑,群起抗議,要向馬英九搶回自己的未來,這是台灣的希望。
馬英九以黑箱作業與中國簽服貿協議,引發業者反彈與學界批評。做為總統,他有責任說明事實真相,但他事先未作影響評估,說不出利弊得失,卻以小混混口氣誣衊批評者「造謠」。
「白」字號的老二,雖沒有他那樣張狂,卻同樣不知所云,說「民眾」不知道服貿內容「很正常」;他宣稱簽訂這項協議是要「幫助人民做生意」,反對聲音是因為「溝通不夠」。
如果這樣好康,是「幫人民做生意」,那事先就可以到處通報業者,皆大歡喜,怎麼會落到事後還說不清楚?
「白」先生的談話,中央社有兩項報導,一則說是「幫大家去中國大陸做生意」,一則說是「幫助人民做生意」,他的話說清楚了嗎?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