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執政五年,民調支持度不到二十趴,但馬英九還是自命天縱英明,要「競」選連任黨主席,繼續黨、政、軍一把抓,方便搞獨裁。
因為他施政無能、罔顧民意,傳說「深藍」感到挫折與無奈,失去出門投票支持的熱情;「基層」則心生不滿,有人在串連要投棄權票以示賭爛。
捧馬媒體報導用「深藍」與「基層」,區別兩個不同勢力;深藍指特定族群,如黃復興黨部和「高層」的黨政軍、公教人員;「基層」指以台灣人為主的地方角頭和他們認養的利益追求者。
馬英九對深藍利益照顧無微不至,他們是保馬、反改革的主力,即使明知「廢鐵」已成不了鋼,也要去挺馬;「基層」的國家認同與利益,未必與馬相符,又打不通馬的小圈圈,賭爛之情益增。
如果國民黨「基層」與「深藍」一樣,也不知「基層」人民的生計受到馬英九對中國開放的威脅,這種「基層」已失去反映民意的功能;這種黨、這種「基層」沒有存在的意義。
其實,馬英九與國民黨「基層」同床而異夢。馬看不起「基層」,但他需要這些人的選票;人數眾多的「基層」則投機,賣笑逢迎,寄望酬庸。
較瞭解「基層」的國民黨「高層」,則一再錯估不義黨產的無敵威力。馬第一次要兼黨主席時,錢復勸他不要兼,因為即使兼了也控制不了國民黨。錢復錯了。馬抓住黨產,把國民黨立委吃得死死的,把連戰、吳伯雄、王金平玩得乖乖聽命。
有奴性與腐化的黨員,就會選出獨裁的主席。馬英九不會不知道保黨主席,抓黨產,就能使「深藍」、「基層」、「高層」都俯首就範。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