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對倫敦攝政街撤下「中華民國」國旗事件,無可奈何的評論:撤旗事件不僅傷害台灣民眾的感情,更讓台灣民眾感到失望與憤怒,是一件因小失大的不智行為。
短短一句話,凸顯馬英九的虛偽、矛盾和他與台灣人感情的落差。他的句法源自中共一黨專制、不容異議,卻動輒指控他國「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馬英九學舌,卻把「人民」改成「民眾」,對內欺騙唬弄。國際政治用語,「人民」有民族與國家的意涵,「民眾」則泛指一群人。
美國「台灣關係法」界定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的關係,而不是與台灣「民眾」的關係;它基於政治理由,雖不承認台灣是國家,但在它的國內法上把台灣視為國家。
馬英九不主張台灣是一個國家,因此,他的用語有「台灣住民」、「台灣民眾」,而沒有「台灣人民」;他認為用「台灣人民」就是「台獨」。「台灣民眾」只是「中華民國」控制下住在台灣的普羅「眾生」。他的立場比美國還不如。
倫敦撤旗事件,既傷害台灣「民眾」感情,而且經查明是「中國搞的鬼」,馬政府卻只對倫敦商界表示遺憾,不敢對中國抗議。他自知這是假動作,沒有人理會,因為傷害台灣「民眾」感情最深的就是馬英九:面對中國、面對國際競賽,馬政府一向主動撤旗。你自己侮辱自己,還能怪誰侮辱你?
檢視其政策與作為,馬英九如非不知道台灣「人民」的感情,就是他傲慢,不在乎台灣人民的感情。台灣人民久受殖民統治的不公平待遇,在內政上的基本要求不外自由、民主、司法公正、機會平等、經濟繁榮、照顧弱勢。人民這樣簡單的期望,馬政府卻無能力做或不願做。
馬英九與台灣「人民」感情的最大距離在國家認同。不論官方或民間的民調都顯示,台灣絕大多數人認同主權在民,台灣現狀不論稱為台灣或中華民國,就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國無隸屬關係,這個現狀要維持,不要被中國併吞。
馬英九卻偏離事實、民主、法理與邏輯,主張「中華民國」才是「國家」,台灣只是他們的「家園」;「中華民國」被推翻,主權、治權被取代,他還夢囈「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公然捏造「九二共識」,接受一個「中國」;宣示「一國兩區」,要「終極統一」;他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即使「中華民國」也非「獨立」國家。花言巧語,極力混淆,真正的意圖就是認定台灣主權屬「中國」。
主張主權在民,把「中華民國」定位為領土只限於台灣與澎湖的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雖未必能獲國際承認,卻遠比「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之謬論,更合乎國際政治現實和國際法原則。
難道馬英九的六百八十萬台灣選民能主張、或授權他主張台灣對中國的主權嗎?他論述「中華民國」繼承「清廷」,但何以無視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的事實?「中華民國」如不定位為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劃清界限,那依馬英九的「一國兩區」及「中日和約」論,就是改變現狀,接受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馬英九藉「紀念」已被廢除的一九五二年「中」、日和約,重彈台灣已「歸還中華民國」的濫調,滿口白賊,還要推翻蔣介石明知依和約,台灣並未「歸還」中華民國的真心話。
簡單的史實是:蔣介石對和約談判確定方針,指示「由我政府收回台灣最佳,其次是順應美國凍結台灣法律地位的辦法來籌議。」但「在宣傳上」要「堅持開羅會議之決定,台灣地位不允有所改變。」
「中華民國」要求參加多邊對日和約被拒,蔣介石大感羞辱;經美國談判大使杜勒斯強力施壓,逼日本與蔣介石政權談判雙邊和約。多邊和約磋商,美、英對台灣主權歸屬意見分歧,最後決定僅由日本宣布放棄,而雙邊和約談判,蔣介石政府雖想明定「收回」,但卻只能照抄舊金山和約,也即「凍結台灣法律地位」。
舊金山對日和約會議,美、英代表均強調,因缺乏共識,台、澎只由日本宣布放棄,不規定歸屬;發言的國家,民主集團主張交給中華民國;共黨集團主張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的表明未來解決應尊重台灣住民的意願。這些發言都確認和約只規定「放棄」,未定歸屬。
馬英九的「歸還論」還引述戰時文件,稱開羅會議公報、波茨坦宣言都有法律拘束力,但美國國務院有效條約彙編,並未列入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和波茨坦對日招降宣言;這些文件更不能凌駕戰後簽訂、仍然有效的多邊和約。
馬英九本末倒置,不以主權在民原則,在和約未明定台灣歸屬的狀態下,積極主張及確定台灣主權國家地位,卻以虛妄的憲法,把台灣人民期望建立的國家,弄得國不成國,又以非主權國家地位,要爭中國的主權、爭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放棄的南沙及西沙群島主權,也與日本爭舊金山和約明文規定由美國託管、經美國正式交還日本的釣魚台主權。
條約是國際法的基礎;仍然有效的舊金山和約,重劃日本領土及主權,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台灣與南海諸島同為日本宣布放棄主權的領土,主權歸屬會生爭議,但台灣並非無人島,住民有權在被放棄的基礎上,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舊金山和約明定經緯度包括釣魚台的琉球群島,交由美國託管,後經美國交還日本,地位比台灣還明確,馬英九本末倒置,憑什麼去聲索主權?
台灣國之不國,亂源就在馬英九不知道、或不在乎台灣人民的感情,只在乎中國人的感情;他對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感情傷害最大!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