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政治作文比賽

Posted at — Feb 28, 2012

民進黨在大選失利,「檢討」之聲四起,各色人物激情演出,更有人露出「不聽老人言」的風涼話心態,忙於傳統的政治作文比賽。

「作文」常見自由心證,拼湊未必有因果關係的枝節,要「證明」自己的權威,卻像抓中藥,左抓右抓,百味雜陳,卻未必對症。

如此檢討帶台灣特色的「民主」,卻隱藏「中國」特色的鬥爭文化,除紓解情緒,沒有多大幫助。

美式民主便沒有選後檢討,或鼓譟批鬥的戲碼。美國政黨是選舉機器,候選人經黨初選產生,選輸了,當然是政黨與候選人的責任,輸方只能以「選民已經說話」一語帶過。

觀察美國大選,成敗離不開候選人個人因素、政策立場、選民情緒、對大環境的感受、期望和登記為獨立(無政黨)選民的動向。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展現在選前、選後的民調數字,對照舊民調來分析,成敗之因一目了然。

反觀台灣,國民黨獨佔金錢與組織優勢,選舉不公正、不乾淨之事例多如牛毛;選民不像美國人正直、誠實、直言;民調會受操弄,也沒有選後民調可對照。結果,政治作文比賽流於成敗論英雄,沒有數據可為佐證。

不作選後民調,便欠缺選民在何時、因為何事,決定投票立場的最後資料。只有把這些數據與受訪者年齡、學歷、職業、性別、選區、所得與過去投票紀錄對比分析,才能確知雙方支持者的結構和勝敗選之因。

有數據才能瞭解選民在想什麼,並策畫未來改進之道;事後諸葛只是想當然,並無法證明「如果」採取他們的政策或作法就能贏。空想的政治作文比賽只是墮落,停留在過去,而非尋求進步。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