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客家大老的腦袋

Posted at — Feb 7, 2012

「馬英九贏了」,客家大老出席「慶功」宴,心情卻「氣到爆」,怨嘆新閣人事未獲諮商,客家人只分到客委會之類的雞肋。

這股怨氣說明兩件事:第一,這位客家大老族群意識相當重;第二,他很在乎論功行賞的政治分贓。

民主政治常態,一定有公民團體和族群意識,拉幫結派參加政治,一旦成功,當然希望他們的成員能分個一官半職。

但這位大老的鬱卒,卻值得客家子弟重新思考他們的「藍營傳統」。不錯,國民黨為分而治之,曾故意偏好客籍;蔣家時代,最早受重用的台灣人就是客屬的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而吳伯雄也是國民黨刻意栽培的樣板。

民進黨觀念前瞻,強調族群的平等、包容、和諧與尊重。陳水扁雖被國民黨鬥臭,但他執政期間為客家族群及客家文化的奉獻不容否認。

雖然客家族群選票大幅偏藍,但客家子弟在民進黨政府分到的絕非雞肋:葉菊蘭當過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代理高雄市長和總統府秘書長;蔡英文當過陸委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院長。

客家鄉親如真那樣在意客家子弟出頭的機會,他們應該創造光榮歷史,熱烈支持客家妹蔡英文,把這位各族群都認為難得的傑出人才送進總統府,何苦只期望在內閣分杯殘羹?

但客家鄉親可能自己也納悶,為什麼客家重鎮桃、竹、苗地區,仍然是國民黨「鐵票」,只有三成選票投給自己客家子弟,七成投給偽造的「客家人」?

客家大老沒有胸襟疼惜客家優秀人才,支持客家人當總統,卻悲憤客家人好心沒好報,在馬政府分不到雞腿、雞胸肉,這種大老的腦袋,不說也罷!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