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孔子當風向雞

Posted at — Apr 26, 2011

中國自命「崛起」,但除了累積一堆外匯,蓋了許多各國早就蓋膩了的高樓大廈,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吹牛的「軟實力」,只好找古董,把孔老夫子搬出來,在各國廣設「孔子書院」,並在天安門豎起巨型孔子像,與毛澤東像分庭抗禮。

北京「尊孔」,馬政府的教育部也「湊巧」宣佈把四書列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作為高中必修,以期孔老二之千年祕方,能治校園霸凌與吸毒之雜症。

不料孔老夫子在天安門風光不過百日,就像維權人士一樣,在黑夜裡神秘失蹤。在中國這樣不透明,風吹草動都隱含政治意義的國度,孔老二的出櫃與入櫃都非同小可。

孔老夫子受盛名之累,自古便成為中國政治風向雞,和文化與政治鬥爭的稻草人。歷代有儒法之爭;「民國」有「尊孔讀經」,與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中共七十年代有「批林批孔」運動,讓流亡台灣的蔣介石大喜過望,高舉「文化復興」大旗,大搞尊孔。

胡錦濤的跟班不可能不知道毛澤東推崇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反孔先鋒,早年就嘲笑郭沫若「名曰共產黨,崇拜孔二先」。孔與毛並立天安門,儒與法仙拚仙,明顯不是一個「和諧社會」。胡錦濤出爾反爾,當然別有文章。

中國「崛起」向錢看,腐化與貧富差距擴大,已成「中國特色」,讓毛澤東思想的死黨、左派勢力有死灰復燃之勢。當權派既不敢改革體制,又無法解決問題,祭出毛澤東的死對頭孔老夫子,只應了批孔派對儒家的立論:「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孔、毛新鬥爭,孔子敗陣,決定讓孔老二出櫃者,可能人人自危。馬政權唯中國馬首是瞻,把孔老二當風向雞,要復古尊孔讀經,現在孔老二又被收押,不知道他是否能再見風使舵,讓台灣學生免於被迫讀經的災難?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