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拿主權當抵押

Posted at — Jul 6, 2010

大概因為原住民「長得像人」,馬英九把他們「當人看」;他不敢說ECFA是條約,卻說它「長得像條約」,要求立法院「比照」條約輕易過關;可能他看台灣像中國的一省,便欣然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拚命要使台灣淪為中國的地區。

馬英九「治國」充滿兒戲家家酒的虛構、幻想、矛盾,作風卻帶獨裁老人的頑固與傲慢,凡事依自己利益與偏見決定。這種不分是非,高談「好像」的人當總統,真是誤國,難怪前總統李登輝會高呼「棄馬保台」。

如果他主張ECFA是國與國間的條約,他應咨請立法院正式立法定位,全力維護台灣主權與民主,即使經濟上受到一些衝擊,也還可取。李登輝時代曾希望以投資中國,易取政治上「兩國」平起平坐地位,馬英九卻敗家到要拿主權抵押,交換特定財團與特權者的利益。

在推銷ECFA期間,馬英九不斷拉外國政府替自己壯膽,但簽字後的國際反應,特別是美國國務院主動發表聲明,用語有利於堅持台灣主權獨立,馬政府卻避不敢提。

依他辦家家酒的憲法「法統」,馬英九「不能」稱中國大陸是國家,也不敢說台灣是國家,致受困成中國一區,但美國國務院理路清楚,它歡迎「這項協議所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之間增加的對話與互動」。

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並列為兩個實體,不合馬英九否定台灣是主權國家的立場,卻等於重申台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符合台灣人民反一中的利益。

這種解讀有例可循:一九六六年,馬康衛出使台北,國書稱「駐中國大使」,到一九七四年,安克志接任,國書已改為「駐中華民國大使」。當時代助理國務卿恆安石便承認,美國政府是蓄意作此區別,寧可用更正確、較少模糊的文字。

相對於馬英九把台灣主權押給中國,美國的用心區隔值得台灣人民歡迎。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