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星期專論/「改革」:馬英九整肅地方派系的幌子

Posted at — Mar 28, 2010

任何組織要永續生存,都必須不斷改革,以適應時代潮流。「改革」是一個響亮、能迷惑人的字眼。馬英九回鍋兼國民黨主席,宣稱不是為擴權,只是「承擔責任」:他要進行「改革」。

但他已經當過一次黨主席,並未見改革,而這次回鍋,找一個與地方派系瓜葛最少的人當秘書長,改革口號到處喊,卻連一個明確、新鮮的改革目標都提不出來,具體的說法只不過是民主法治社會應具的常態。

馬英九和金溥聰到處宣傳的「黨務」改革,要點不外四項:第一,「端正選風」;第二,「儘快處理好黨產」,並對社會做公開的「說明」;第三,堅持提名優秀、正派、清廉、勤政、愛民的候選人;第四,基層黨組織再造,要刷新形象,以贏取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端正選風已是幾十年老話題,而選風之所以不正,種因在國民黨把選舉當買賣經營,有黨產可以讓黨提名的候選人揮霍賄選,或提名地方大財主參選,而檢調又不能公正、認真的查辦舞弊。國民黨要端正選風易如反掌,犯不上敲鑼打鼓,貽人笑柄。

黨提名候選人及黨工要正派、形象良好,那是選舉政治的基本常識與要求,全世界沒有一個民主政黨會推出惡名昭彰的爛蘋果參選或擔任黨工,美國公辦初選制度,爛蘋果是禁不起選民檢驗,國民黨「百年老店」,現在還要喊這種「改革」,可見它的腐化有多深。

這些所謂改革的目的,顯然是要整肅腐化又尾大不掉的地方派系。國民黨為維持黨國體制,在地方上網羅角頭、黑金、流氓各路人物,不擇手段要勝選,而地方派系人物或當樁腳抬轎,或出馬競選以謀取個人利益,雙方各取所需、相互依賴,它的腐敗是結構性的,盤根錯節,越基層越腐化。

如果國民黨勇於剷除黑金角頭人物,那對台灣民主政治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以改革之名,行整肅異己之實,對國民黨只是更大麻煩。最近幾次選舉的提名紛擾不斷,敗選連連,「地方」與「中央」矛盾凸顯,馬英九的「改革」頻見妥協。

國民黨以「黨庫通國庫」累積的不義黨產,正是台灣政黨競爭不公平的最大惡源,它喊「處理」黨產已經喊了多少年,實際上只在變賣黨產,並不是把黨產交給政府或捐付公益。現在喊的「改革」也不過是承諾要「儘快處理」及對公眾有個「說明」,這和各方所認為公正、合理的作法相去太遠。

馬英九「改革」的內容不是牛肉,而是牛骨。他暴露以個人政治利益出發的小格局,和個人欠缺推動改革所需要的信用。對他的口號,黨內並沒有熱情,反而是人心惶惶,怨聲載道,而幾次選舉的結果顯示選民已看破他改革的空話。

與國民黨在台灣的幾次重大改革相較,馬英九的空話更不堪聞問。蔣經國在七十年代面對「中國流亡政府」地位之消失,進行「革新保台」,生根台灣,至八十年代被迫解除戒嚴、黨禁與報禁,進行民主化,和李登輝接棒後的「寧靜革命」,加速民主化、本土化,都是在台灣建構民主、公平和正義的歷史性改革。

當年馬英九這些非主流人物,把李登輝的本土化污名為「黑金」的本源,但國民黨有黑金絕非從李登輝開始,現在馬英九還需要「改革」事涉「形象」的地方派系與黑金問題,足見連戰、吳伯雄和他自己出任黨主席,都沒有改革,或改革無效。

馬英九的所謂改革,比較像蔣介石父子敗逃來台後,對國民黨的「改造」,那是剷除陳果夫兄弟及政學系勢力,完成蔣介石專權的黨內大清洗。他打出形象清新之類的條件,目的在藉主觀意向控制黨機器,這對習慣於地方經營與地方派系分贓的政客是極大衝擊。

改革的目的都是在爭取勝利,而非藉改革易取失敗。但改革並不保證走向勝利。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政治總操盤手莫理斯(Dick Morris)寫過一本分析選戰成敗的書「權力競逐」(Power Plays),舉出以領導政黨改革尋求勝利的三個例子,其中兩個成功、一個失敗。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工黨,受制於勢力強大的工會,所要求的政策不得民心,選舉一再失利,他認為取勝之道只有拒絕被工會領袖綁架,把社會福利政策向中間溫和修正,消除選民疑慮,而工會也自知實力式微,別無選擇,布萊爾把改革的工黨帶向勝利。

日本前首相小泉領導的自民黨形勢走疲,他痛下決心改革自民黨在各地的既得利益,包括郵政管理的改革,也使自民黨穩住陣腳。

失敗的例子是一九七二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自由派大將麥高文(George McGovern),他的共和黨對手尼克森把保守立場往中間修正,他自己卻向極左靠攏,高舉自由派大旗,遷就基本教義派,結果慘敗。

但這些例子是在野黨為勝選所做的改革,重點在調整政綱,爭取選民認同,而非人事的操控。馬英九已經執政近兩年,國民黨在立法院佔絕對多數,他卻捨諸如捐出黨產、通過陽光法、軍公教恢復課稅、取消十八趴優惠存款等有助去除不公不義、符合眾望的大格局改革而不為,只知黨務人事的操控。

不論是迫於形勢或出於自願,蔣經國的「革新保台」、民主化都把心放在台灣;李登輝繼續推動的本土化,對內建構公平與正義,對外堅持台灣主權,都符合人民願望。馬英九卻無意推動符合正義的改革,只知整肅黨內外異己,一心一意向國民黨極左勢力靠攏,加速接受中國併吞,這是冒改革之名,搞專權和出賣台灣核心利益之實,結果注定喪失民心。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