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兄弟」與「大小」

Posted at — Mar 23, 2010

溫家寶展開溫情攻勢,對台灣稱兄道弟;馬英九小媳婦心態,喜歡論「大小」;這兩種思維都缺乏現代國家觀念,語意模糊與誤導。

「兄弟論」並非溫家寶首創,一九八二年,「廖匪承志」便以昔日舊情,對蔣經國招降,感嘆「度盡劫波兄弟在」,這是老太子黨私情。

前FAPA會長王桂榮,曾向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坦言,台灣與中國就像已各自成家立業的「兄弟」,偶爾相聚,備感親切,勉強要住在一個屋簷下,姑嫂妯娌反難相處。這是一邊一國,「兄弟之邦」。

溫家寶提「兄弟論」則是天大諷刺,他曾陪趙紫陽去天安門廣場勸慰示威學生,但這些中國「革命之子」隨即遭解放軍坦克屠殺,趙紫陽下台,他不但存活,還爬上總理寶座。

不但如此,他的「兄弟」並未指「之邦」,當年國民黨政府喜歡稱「中韓是兄弟之邦」,韓國學界還要質問到底誰是兄、誰是弟?

老國民黨也曾有「兄弟論」,並以中華民「國」出生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認是「兄」,北京那個店是「弟」,把「國家」與「政府」混為一談,不知「兄」之地位已被「弟」取代。

馬英九好掉書袋,動輒談古訓,什麼「以大事小」,「以小事大」。論大小,台灣是中國的小弟,但這也有漏字和食古不化的問題。千年前老學究談「大小」哲理時,還沒有現代國家,沒有國際法,更沒有聯合國憲章,「大小」關係看「大王、小王」個人心胸與手段。

論雙方「大小」,應該指「大國」、「小國」,而依國際法主權國家的原則,國無大小,最重要的在對等與主權,內政不受他國干涉。談「大小」相處之道,而不言「國」,不談現代國家觀念,那種「大小」更像在談黑社會的規矩。

「名不正,言不順」,談「兄弟」而非「邦」,論「大小」而非「國」,一字之「漏」,謬以千里!(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