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賴幸媛搞錯對象

Posted at — Jul 28, 2009

賴幸媛趕在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之後訪美,任務顯然在消中國宣傳之毒,但她卻搞錯對象,消毒無力,只知替馬政府邀功,不離出口轉內銷舊套。

王毅宣傳的訊息很明確: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是以「九二共識、反台獨」的一中框架為「基礎」,並以三段論把台灣納入中國。據此,他得寸進尺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並主張取消「海峽中線」。

賴幸媛雖指出中國仍部署飛彈,以武力威脅台灣,自己卻角色錯亂,建議中國「如要贏得台灣民心」,應取消對台灣的軍事威脅。

她的重點在吹噓馬政府政策「成功」,使兩岸從「互相否認」變成「互不否認」。一個曾在李登輝政府任過公職的人說這種話,不知道她有無記憶力。

李、扁兩個本土政權,都不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存在,只有對方否認台灣或中華民國作為主權國家存在的事實。

賴幸媛吹噓的「互不否認」,問題在不否認「什麼」:中國並不否認台灣有一個中國的「地方政府」,更不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它否認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

「華盛頓時報」的專訪,報導至少出兩個問題:「華時」引述她說台灣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state),其實根據錄影,她並不敢稱國家,而是說「社會」(society)。至於九十二%民眾支持馬政府中國政策的說法,她自己澄清是指支持維持現狀。

維持「什麼」現狀?「現狀」可以指「一邊一國」、「一國兩府」、「兩岸互不相隸屬」等等。這次賴幸媛露了餡:馬政府的「大陸政策」目標「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

以犧牲主權獨立國家地位為代價,淪為中國「自治區」,也可以維持香港式「和平穩定現狀」。但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對「現狀」的定義是「一邊一國,和平共存」的現狀;「互不否認」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符合台灣人民的長遠利益。(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