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鎖國、或被封鎖時代,資訊缺乏,美國的「中國通」還是稀有動物,至少要懂得漢字,讀過幾年中國歷史、文化,對中國國情能作點合理揣測。
中國大門被尼克森打開,「中國通」暴增,良莠不齊,商人、政客、學者、記者到中國走馬看花,搜集一點資料,聽人膨風,便成速食派、印象派「中國通」。
速食派中國通深信幾個教條:中國地大人多,不能與之為敵;中國商機無限;中國崛起,會算舊帳;中國積弱,基於民族主義,也會對外冒險;因此,美國不但不能挑釁中國,而且凡事要遷就中國。
柯林頓時代的中國通,羅德擔心中國崩盤,因為他怕中國難民會衝擊東南亞。謝淑麗在回學界後寫的「脆弱的強權」,也暴露同樣心態:中國脆弱造成中南海頭目地位不穩,反可能對台灣用兵,藉民族主義情緒以保政權。
老實說,謝淑麗的「脆弱的強權」是看破中國手腳,客觀指出中國外強中乾,內部問題嚴重的一本好書,但她為賣書,第一章故作驚人之論,套進中國通自我恐嚇的敗筆:中國強大,台灣危險;中國脆弱,台灣也危險。
她到台灣賣書,雖在政治問題上不敢造次,卻又不知所云的斷言與中國經濟「整合」對台灣大多數人有利,也對「降低台灣安全困境」有利。
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應正常化,並無爭議,但如果其「整合」的意涵是政治上犧牲主權獨立地位,被併入中國,那對台灣安全還有什麼「有利」可言?在馬英九執政後,台灣的安全早非中國武力侵犯的問題,而是台灣被中國「和平」併吞的問題。
美國「中國通」應該換腦袋思考:中國和平演變或中國自己崩盤並非壞事,這種反人性的體制本就應該廢棄。中南海頭目如因內部問題嚴重,想藉對外冒險以轉移注意力,那只有自取滅亡,胡錦濤還不至於笨到「中國通」想像的地步。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