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長葉金川在日內瓦失態抓狂,馬英九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不遑多讓,而王金平指「中華台北」是不得不接受的名稱,實不知所云,這些反應只突出馬政權不誠實,心虛,謊言邀功,把主權當兒戲。
葉金川坐上世衛大會「觀察員」席,自稱「很爽」,顧盼自雄,狂稱這是三十八年來台灣首次參加聯合國組織「活動」。真是無知:一九八○年「中華民國」還是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正式會員。他為替馬邀功竟把馬的恩人蔣經國打倒在地。
台灣參加國際組織,名稱可以彈性,但獨立與對等原則必須堅持。在雷根政府勸說下,蔣經國同意以「中華台北」名稱留在亞銀當完全會員國,但拒絕派團與會。李登輝決定恢復與會,但要發言抗議,並遮掉「中華台北」的名牌。
台灣國家地位處境特殊,參加國際「活動」要有助於主權國家地位獲承認或默認才有意義;如果參加的方式與形式會被解釋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才是自取其辱的嚴重錯誤。
中國圖謀併吞台灣,馬政府卻聽任「一中框架」擺佈,由葉金川去呆坐當「觀察員」,說些不三不四的話,結果換來世衛組織把台灣列為中國一省,台灣疫情列計中國項下。馬政府以參加國際「活動」之名,行出賣台灣之實。
一九七一年,「蔣介石集團代表」被逐出聯合國,其他聯合國機構也難保,當時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向美國官員坦言,因為阿爾巴尼亞決議案,用語是驅逐「蔣介石代表」,而非「中華民國」,將來台灣出現的新政府,如果明白宣示管轄權只有台灣,也許容易獲同情,被接受為聯合國特別機構的會員。
兩個本土政權務實的宣示「中華民國」只是台灣的國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積極爭取國際承認;馬英九復辟的黨國體制卻鑽進「一中框架」,坐實「一國兩制」,聽中國指令行事。楊西崑地下有知,也要參加嗆馬。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