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釣魚台主權爭議是個老掉牙的問題,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都因應過,馬英九也搖旗吶喊過,而且都深嘗惡果。未料當年保釣旗手出任總統後,首次外交危機就是釣魚台爭議,而其表現仍充滿情緒,前倨後恭,散亂無章,缺乏長遠國家安全策略思考,顯然仍未記取教訓,繼續上中國的當而不知警惕。
台灣涉及的國際領土爭議,並不只釣魚台。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國情」簡報,台灣與中國均主張對日本治理的釣魚台有主權;台灣、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及婆羅乃對南沙群島有主權爭議;台灣及越南主張對中國所佔領的西沙群島有主權。中國自認擁有台灣主權,直接挑戰台灣獨立生存,但中情局對中國的片面主張,並不當作主權爭議,而是視為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定位問題。
既然釣魚台只是台灣所涉及的三項領土爭議之一,為什麼它不斷處於爆炸性狀態,而其他兩處都相安無事?最重要原因就是釣魚台有中國統戰黑手在運作,而馬英九不敢承認墮入中國圈套的錯誤、統派不肯承認配合中國統戰的事實,使中國得以分化台、日關係,對台灣安全保障造成危害。
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策略,從蔣介石戒嚴統治到陳水扁民主法治,理路都很清楚:強化國防,聯合美、日,以嚇阻中國武力侵併。美國在戰後承擔日本安全防衛責任,在舊金山對日和約簽字的同一天,美、日簽訂安保條約,一則防範日本軍國主義再起,再則防堵共產集團擴張。在此安全體系下,美國必須防範台灣落入敵對勢力之手;台灣安全得到美、日及自由世界的保障。
台灣安全既與美、日利益連結,中國想併吞台灣,首要工作即在削弱或去除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和分化日本與台灣的關係,而釣魚台的爭執從蔣介石時代就是中國施展統戰,分化台灣與日本關係的工具。
根據舊金山對日和約第三條規定,釣魚台以琉球群島的一部份,交聯合國託管,由美國負責管轄;一九六九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達成協議,琉球群島要在一九七二年交還日本。釣魚台權利兩次轉移的決定,蔣介石政府和毛澤東政府都未提出異議。
日本最先在一九七○年七月二十日照會台北外交部,聲明釣魚台主權歸日本所有,並在八月公開宣佈此項立場。中國在同年十二月四日宣佈對釣魚台擁有主權;蔣介石政府到一九七一年二月才提出主權主張。美國國務院外交文件指出,蔣介石政府被迫表態,主要是因為中國率先聲明立場,使國民黨政府受到「在香港和美國之中國學生」的抨擊。「保釣」運動矛頭對準與日本有外交關係的國民黨政府,目的就在分化台、日關係。
美國外交官當年報告華府,蔣介石政府曾下令其情報人員查明「保釣」運動幕後指使者,此舉說明「保釣」並非國民黨鬧事。當年國民黨嚴厲控制琉球交還日本的新聞報導,即表示它並不想惹出是非。「保釣」幕後,其實就是中國分化台灣與日本的統戰伎倆。
一九七一年初,尼克森與中國的勾搭已有眉目,中國積極要清除台灣外交上的另一座靠山—日本。美國對此很清楚:四月初,駐美大使周書楷向尼克森辭行,準備回台接外交部長,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的幕僚知道周書楷會提出釣魚台問題,他們建議尼克森向周書楷聲明:美國希望避免「尖閣群島」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美國及日本的爭執點,因為如此爭執只有「中共」獲益。
中國有分化及破壞台、日關係的動機,在一九七一年七月初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與周恩來會談時更暴露無遺。周恩來要求美國保證,在美國勢力撤出台灣時,不能讓日本進入成為替代勢力,及美國應反對日本支持「台獨」。中國圖謀斬斷台灣生存與安全之根,在美國解密外交文件中大白於天下。
中國做無本生意,主張對釣魚台主權,挑起批判台灣當局的保釣運動,製造台、日爭執,它卻坐收漁利,與日本建交,釣魚台立即成微不足道的小事;這次藉「聯合號」被撞沉事件再煽火,馬政府官員氣急敗壞便喊「不惜一戰」,中國卻老神在在與日本達成東海能源開發合作協議,台灣又是吃虧的一方。
馬政府國家目標、國家安全策略不明,中國併吞台灣的策略卻一貫且明確,步步進逼,毫未偏離。中國要併吞台灣,不外用「搶」,和用「拐誘」兩套手法;「搶」的手段受美、日及國際社會約制和台灣的自衛能力嚇阻,代價太高;它最上算的是「拐誘」一途,一面去台灣的後台,一面引誘台灣依賴中國。
馬英九信誓旦旦,他不會「出賣台灣」,但如果他在緩和與中國關係之際,卻未同時強化自衛能力及台灣對外關係,反而是抱投降主義、一廂情願的「外交休兵」,凍結國防,漠視對台灣並無領土野心的美、日關係,一面倒向有併吞台灣之企圖的中國,那便置台灣地位於險境。去外交、去國防、依賴中國的台灣,地位便淪為香港。
台灣與中國關係緩和是一把兩面刃,台灣可以藉此要求各國提升雙方關係,強化主權國家地位,中國也可以藉此宣傳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要求各國不能與台灣維持政治、安全關係。例如,美國對台灣安全保障建立在台灣地位未定的基礎和台海問題應以和平方式解決的主張;它雖承諾保障台灣安全,卻也有限制對台灣軍售的美、中「八一七公報」,馬政府的作為將使中國更有理由要求美國依公報規定減少、停止對台灣軍售。
美國可以協助台灣自衛,防範中國武力併吞,但美國並沒有立場制止台灣被中國拐誘,自願接受併吞。馬政府改變蔣介石以來聯合美、日保障台灣安全的重大策略,又自棄外交,弱化國防,把台灣命運寄託在中國的「善意」,形同在創造中國拐誘、併吞台灣的有利條件。(作者王景弘,資深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