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蔣介石「退出聯合國」檔案內幕

Posted at — Sep 13, 2007

■ 辛在台

入聯公投,返聯公投,激起台海詭譎風雲。喧囂聲中,蔣介石漢賊不兩立「退出」聯合國之失,再次受到評論。

然,根據美國解密檔案,老蔣之「頑固」程度,亦非如外間想像之高。資深記者王景弘兄任職華府期間,搜羅國務院解密之外交關係文件,著有《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其中「聯合國:欲留而不可得」,頗多內幕可觀。

「中國代表權」之爭,一九七○年出現傾斜北京徵兆。一九七一年聯大開議前,「友蔣」國家提出雙重代表權模式。所謂雙重代表權,簡言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安理會席次,中華民國則轉為普通會員。

美國檔案顯示:老蔣最終也不得不接受「友蔣」國家提議。景弘兄結論:「國民黨政府也不是那麼頑固不化」,「台北在公開說的是一套,秘密交涉的談話又是另外一套」。但,「中國代表權」之爭,卻不以老蔣及「友蔣」國家為轉移。北京早已聲明:聯合國不排除蔣介石集團的代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絕不參加聯合國。

而美國國務院系統推動雙重代表權模式之際,尼克森與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則另行其是。七月十五日,尼克森宣布季辛吉已密訪中國,安排渠於次年訪問中國。此舉影響深遠,許多國家乃認定美國將「犧牲中華民國,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十月二十五日,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或可視為「尼季路線」之必然產物。倒是,沙烏地阿拉伯外長提議:保持中華民國,以「台灣人民」名義留在聯合國,直到他們以公民投票決定意願後再說。此案雖未獲考慮,堪稱為台灣人民雪中送炭之義舉。

如從蔣毛逐鹿「正統」著眼,雙重代表權模式若成真,則中華民國無法再代表「全中國」,只能限縮為台灣政權。如此,「戡亂體制」將瓦解,萬年國會須改選,蔣亦不能終生連任。故而,自稱「退出」聯合國,同時維持「反攻大陸神話」,牢牢掌握台灣,遂成蔣氏終極招數。

景弘兄「欲留而不可得」一語,道出聯合國驅逐老蔣,有其中蘇美大三角國際結構。有人謂「台灣是世界的,不是中國的」,誠哉斯言。但,既是世界的,難免受世界制約,老蔣時代如此,今猶然也。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