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宣示國家地位:外交絕地大反攻

Posted at — May 4, 2007

宣示國家地位:外交絕地大反攻

陳水扁總統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為會員,在該組織秘 書處受到無理的技術阻撓。面對中國對台灣無處不打壓的困境,如此 挫折並非意外,但陳水扁總統此項動作,在宣示台灣主權國家地位, 要求主權國家待遇的奮鬥過程中,已經向前邁進一大步。

在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尚無進展之際,加勒比海地區卻傳來聖露西亞與 台灣恢建立邦交的喜訊。不但如此,雙方談判建交的過程公開,而且 台灣與聖露西亞都表明希望中國不要與聖露西亞斷交,讓台灣與中國 在聖露西亞「和平共存」,都成為聖露西亞的友邦。

聖露西亞能否打破「一個中國」迷思,成為「雙重承認」的前例,還 看中國是否改變其霸道與錯誤思考。因為中國圖謀併吞台灣,妄稱擁 有對台灣主權,蠻橫設計所謂「一個中國」原則,強迫各國接受作為 建交條件。依北京的零和遊戲規則,它與台灣的外交處於「你來我走 」的競爭狀態,並不接受他國的「雙重承認」。

如果中國能務實的承認台灣主權並不屬於中國,和台灣希望與中國和 平共存的事實,適時調整政策,聖露西亞及台灣都表示歡迎。揚棄不 合事實的「一個中國」,走向「雙重承認」,問題已不在台灣或聖露 西亞,而是在中國一念之間。如果中國仍霸道的以封殺台灣為目的, 要指使國際社會接受它的條件,那它可能仍以撤館斷交回應,讓台灣 獨享聖露西亞的友情。

即使「雙重承認」不能成局,台灣的務實與中國的霸道在國際社會也 成尖銳對比。當年對台灣沒有合法統治地位的蔣家政權,虛妄的自稱 代表中國,要與中國「漢賊不兩立」。國、共競爭代表「一個中國」 的內戰心態與零和遊戲使台灣遭殃。國際社會曾勸蔣介石放棄虛擬的 「中國政府」神話,在一九七一年「蔣介石代表」從聯合國中國席位 被趕走之後,外交部次長楊西崑更建議蔣介石改國號,全面改選國會 ,並以新政府名義發表聲明,宣佈與中國政府及人民毫不相干,以保 障台灣的國際地位與生存。

在民進黨執政七年之後,陳水扁總統總算在外交上把台灣是主權國家 的理念付諸行動。無可否認的,因為國民黨殘餘勢力仍在,台灣人民 的國家認同尚未凝聚完成,而大國不斷干預,台灣新憲未立,國號未 改,使台灣爭取國際承認的努力困難仍多。

但這些不利因素不能作為觀望不前的理由。在舊金山和約日本宣佈放 棄台灣及澎湖主權的基礎上,台灣人民依聯合國憲章原則和民主程序 建立一個新國家,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要求,既無法 律根據,也不合事實。更重要的是,從國民黨時代的李登輝總統,到 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都已宣佈台灣與中國是「國與國關係」,或「 一邊一國」,台灣不再主張「代表中國」,台灣是主權國家,與中國 政府及人民都不相干。

儘管過去七年,陳水扁總統曾不斷宣示台灣是主權國家,正名運動也 在進行,但在國際上的作為仍採模糊方式,在「參予」及「台灣人民 代表權」的名義上作文章。這次以台灣之名申請成為世衛組織「會員 」是第一次以實際行動,在國際社會彰顯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世衛 組織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台灣要求入會,自己定位為國 家的立場極為情楚。台灣已經走出不敢在國際組織明確宣示自己是主 權國家的困境。

與聖露西亞建交則是民進黨政府外交的成就,外交部長黃志芳所透露 的訊息,顯示雙方建交是以台灣為主權國家為基礎,與中國不相干, 並非取代中國的大使館。台灣希望中國不要與聖露西亞斷交,並希望 這次建交案能適用到其他國家,這是台灣澈底擺脫國民黨「一中」教 條,和企圖出賣台灣的投降心態,在外交上大反攻,以實際行動突破 「一個中國」迷思,務實爭取各國承認台灣。

也許有人認為聖露西亞只是加勒比海小國,與之建交談不上什麼成就 ,但是,台灣外交反攻必需從小國、中型國家開始,逐漸影響大國。 大國的責任與利益常需要聯合國配合,需要與中國作較多互動與合作 ,一時不易擺脫中國的需索,但與中國距離遠,不必在聯合國看中國 臉色,也崇尚民主、人權的中、小型國家便不必聽中國指使,台灣要 爭取承認還比較容易著力。

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世衛組織為會員,及聖露西亞建交只是一個開始 ,民進黨政府還要加油,把申請加入世衛組織的作法,援用到申請加 入聯合國,並派出國家認同堅定的優秀外交官員,到未承諾或只認知 「一中」原則的中小型國家,爭取各國對台灣的承認。外交承認增加 不但有助於保障及鞏固台灣主權國家地位,也有助於加入國際組織所 需的支持。在國際間迷漫錯誤與不合事實的「一個中國」原則之際, 台灣宣傳「和平共存」與「雙重承認」,是務實與爭取認同的正確方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