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影響台灣前途的國內外因素

Posted at — Oct 7, 2006

北美教授會華府分會二喩喩六年年會 講稿

影響台灣前途的國內外因素 王景弘

北美教授會和台灣同鄉會的朋友,都學有專長,關心台灣,經常在思 考解決台灣面對的難題,希望台灣能早日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重, 也得到人民熱愛的正常國家。

思考這個問題,不能離開現實環境,從心所欲描繪理想。台灣的前途 受到國內外複雜因素的限制,如果不把這些因素列入考慮,則熱心思 考的結果,可能很理想,但立即的可行性卻很低。

今天我想和各位討論影響台灣前途的國內外因素,也許可以作為我們 思考維護台灣主權國家地位問題的參考。

一、美國因素

影響台灣前途的外在因素,最重要的是美國政策;過去如此,現在如 此,將來也如此。

台灣安全受美國保障;沒有美國防衛與軍售,台灣無法維持獨立主權 國家地位。除非中國政策改變,尊重及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否則台 灣安全需賴美國協助。這是對台灣前途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但在政治層面上,美國對台灣前途的影響,並不是百分之百有利。

在歷史上,美國幾度改變政策,涉及台灣前途,卻都沒有先徵詢台灣 人民的意向,包括一九四三年開羅會議所稱台灣戰後要交給中國,一 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只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一九七一年尼克森與周 恩來「上海公報」稱台海兩岸中國人都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以及 一九七九年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 認知中國人立場,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從一九五喩年以來,美國對台灣政策,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要維 持台海穩定,不發生衝突。第二,不容許台灣挑起衝突,使美國捲入 戰爭。在國民黨兩蔣統治時期,美國不許「反攻大陸」,在李登輝總 統、陳水扁總統時代是不許台灣「宣佈獨立」。第三,不承認中國對 台灣的主權。

美國不願與中國爆發戰爭,更不願被台灣拖入戰爭,這是美國的利益 。毫無疑問的,美國的利益使中國可以恐嚇、勒索美國,逼美國對台 灣施壓,使台灣的國家發展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領袖,授權蔣介石政權代表 盟軍佔領台灣,但它一手擬定的對日和約,只由日本宣佈放棄台灣主 權,而不提歸屬。

美國未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堅持台海問題必需以和平方式解決,並 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些原則有利台灣保持獨立地位,同時也替 未來美國政策改變,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保留嚴正的法理根據。

因此,我說美國是影響台灣前途的最重要外在因素。

二、日本因素

影響台灣前途第二個重要因素是中國,但因為日本與美國關係重要, 而美、日聯盟對台灣安全及主權地位影響很大,我想先討論日本因素 ,再談中國因素。

日本在一八九五年打敗大清帝國,簽定馬關條約,取得台灣與澎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是戰敗國,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佔領 的土地,都歸還、獨立或者托管。

台灣與澎湖是唯一例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便取得台、澎, 在和約中也只宣佈放棄對台、澎主權,並不談歸屬問題。

也因為如此,在一九七一年之前,中國極度耽心「台灣地位未定論」 及「剩餘主權論」。北京怕台灣地位未定論成為台灣獨立的法理根據 ,剩餘主權論成為台灣主權重歸日本的法理基礎。

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訪問北京,與周恩來會談,周即要求尼克森保証 ,日本勢力不能重進台灣,也不能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

因為美國以戰勝國領袖地位所擬定的對日和約,只規定日本放棄對台 灣主權,戰敗國的日本,更不能擅自超越和約的承諾,因此,日本也 沒有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只對中國的立場表示理解。

日本與中國建交三十四年,亞洲情勢已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經濟轉型 走資本主義路線,吸收全球資金,成為世界廉價製造工廠。它利用經 濟成長,積極建軍,威脅台灣、威脅日本與美國利益。

在這種情勢下,日本民族主義也抬頭,在外交上要爭取聯合國安理會 常任理事國地位,在內政上也要修改美國代擬的不正常憲法,在軍事 上與美國聯合聲明,認定台海和平是雙方的共同戰略目標。

因為中國未來動向仍然難測,美國與日本都採取防範態度。台灣控制 島嶼防衛線的南端,日本為本身安全,不容台灣被中國併吞,而美國 不容日本安全受威脅,以免其勢力被逐出亞洲,在美、日安全的棋盤 上,台灣居重要戰略地位。

戰勝國的美國,和戰敗國的日本,都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並保 障台灣安全,這對台灣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中國因素

中國因素是台灣海峽問題的根源,如果沒有中國企圖併吞台灣,台灣 根本沒有問題:日本在和約已宣佈放棄台灣主權,台灣人民以民主方 式,自由選擇,從佔領政權手中接過政權,建立自己的國家,既符合 和約規定,也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稱中國,野蠻的主張台灣主權屬於中國,它設計所 謂「一個中國」政策,要求各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 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國所持的理由有三:第一,歷史理由: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 土」;第二,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均表明台灣戰後應歸還中國 ;第三,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中國的理由,一字不提舊金山對日和約。其實,和約才是結束戰爭狀 態,恢復和平的最重要法律文件。開羅會議的新聞公報及波茨坦宣言 ,都只是盟國的政治宣示,沒有納入和約便沒有正式法律效力。

因為缺乏法律立場,中國企圖以政治手法,逼各國接受「一個中國」 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作為它擁有台灣主權的根據。

歷史的理由,根本不能作為主權主張的基礎。中國有嚴重的歷史問題 。所謂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的名稱,還在孫中山革命之後。在此之 前,我們只知有清史、明史、元史、隋史、宋史、二十四史,並沒有 「中國史」。

孫中山說清朝是異族統治,意思是只有漢族統治才算「中國」,那麼 在一九一一年之前的四個朝代,宋、元、明、清,中國便兩度亡國: 元朝是蒙古人統治,清朝是滿洲人統治。

如果歷史可作為領土主張的根據,祖先是羅馬帝國的義大利可以要求 亞歐大陸的大部份,蒙古可以要求它佔領過的中國大陸、匈牙利、烏 克蘭、西伯利亞、新疆和西亞大部份土地。

台灣主權問題只有兩份明確的法律文件,一個是大清帝國與日本簽的 馬關條約,把台灣主權讓渡給日本,一個就是舊金山和約,日本宣佈 放棄台灣主權。

簽訂馬關條約時,漢族亡國。簽訂對日和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 ,但它與佔領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都未獲邀參加和約,中華民國政府 要求條約規定台灣歸還中國,但沒有被接受。

中國對台灣主權沒有法理根據,卻不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因為使用 武力會造成與美國衝突,中國便採軟硬兼施策略,以武力威脅、恐嚇 台灣,逼國際社會拒絕承認台灣,並利用台灣民主體制,企圖培植一 個投靠中國的傀儡政權,以達到它併吞台灣的目的。

四、內部因素

台灣有人受大中國主義教育長期洗腦,對情勢認識不清;也有失意政 客,投機的向中國靠攏;也有人為賺錢,投資中國作生意,而受中國 擺佈。這是台灣維持主權獨立,建立正常民主國家的最大隱憂。

這就是我要報告的第四點,即影響台灣前途的國內因素。

這個因素有人稱為國家認同問題,也有人認為是族群問題,這兩個問 題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卻有很大的關聯性。

所謂外省族群多半帶大中國主義思想,認同台灣者居少數。這一個族 群隨國民黨政權來台,多數是國民黨既得利益者,或死忠支持者。因 國民黨政府對台灣控制半個世紀,這個族群操控思想教育、宣傳、媒 體、出版、社團各個層面。

台灣人雖也有所謂「統派」,但這種人是少數。參加國民黨,或支持 國民黨候選人者,並不是因為認同「統派」。他們有人是為謀一官半 職,靠國民黨的不義黨產和組織競選公職,有人因為親友關係,或貪 國民黨買票的錢,投國民黨候選人的票,也有人因為長期受洗腦,跟 外來族群控制的媒體唱一個調子。

套用李登輝先生的話,台灣人最大的悲哀是有些人因殖民統治,而養 成投機與奴才性格。現在台灣已經實行民主,人民可以自由組黨,公 平競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台灣人留在國民黨?為什麼台灣人在國民 黨居多數,卻不能選出一個台灣人當主席?如果國民黨的台灣人不接 受國民黨的「統一」主張,為什麼不要求國民黨改變這種立場,或選 擇退出國民黨,另組認同台灣的政黨?

少數的外省族群,死抱過去百年瘋狂的中國民族主義教育,他們繼承 中國文化最惡質的一面,在公平競爭中不肯認輸,也抱戰勝國對台灣 的優越感,不能接受台灣人在公平競爭中取得的統治地位,不惜投靠 他們的老仇人,每天以鬥爭手法,要把台灣人政權扳倒。

台灣人政權並非完美,它受外來政黨不擇手段的阻撓,施政更難開展 。但是,為保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最高利益,台灣人除支持認同台灣的 本土政權之外別無選擇。中國正不遺餘力,要幫助台灣的中國黨復辟 ,希望藉中國黨的「一個中國」主張,取得對台灣主權。

現在,國民黨、親民黨從牙刷主義變成投降主義,過去反共的媒體、 教育、文化界人士變成親共,鼓吹中國強大,壓制台灣意識成長,阻 撓台灣向正常國家發展。居少數的統派,挾著他們長期執政所壟斷的 資源,正對台灣人民作另一回合的洗腦。

如果在台灣的人民都認同台灣這個國家,一致抗拒中國併吞野心,則 制憲正名,建立正常國家的努力,在國內便不會受法律程序的阻礙, 在國外受國際因素的影響也會減低。不幸的是,台灣情形並非如此。 台灣政權已經輪替,但外來舊政權的勢力與思維,仍綁住台灣人民和 本土政權的手腳。

五、結語

在國內外因素限制下,要實現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目標,便不是想像 中那樣可以輕易完成。

有人主張採取最澈底,最基本的作法:宣佈台灣獨立,公投制憲。但 是,宣佈台灣獨立,語意就有問題。因為不論在法律上或政治上,台 灣都不屬於任何外國。台灣宣佈獨立,要脫離那一國獨立?

台灣已經是獨立主權國家,它還沒有獲國際社會廣泛承認,並不是因 為台灣沒有具備主權國家的要件,而是中國霸權強迫其他國家不要承 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公投制憲最合民主,也是台灣擺脫歷史糾葛,建立正常國家的最佳方 式,但是,先不談國際社會的壓力,特別是美國的壓力,台灣內部中 國黨的勢力,便有足夠票數否決制憲公投,和更改國號。

甚至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在內政上都有困難:申請加入聯合 國需要總統或外交部長寫信,並保証接受聯合國憲章之義務。他們的 官銜如用「台灣國總統」,「台灣國外交部長」,在法理上已經超出 他們的職權,很可能被彈劾。

要建設台灣成一個正常國家,只有從基本做起,一步一步強化主權國 家地位,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實際上,如果全世界有半數承認台灣 是一個主權國家,或中國承認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台灣並沒有特別 理由要進入聯合國。

台灣爭取進聯合國,是主權國家的一種宣示。進聯合國需要支持票, 需要克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目前這種條件並不存在。長期的 做法應該是一面堅持主權國家立場,表明入會意願,一面爭取雙邊關 係,爭取各國承認,等待時機,突破外交孤立。

要建立正常國家,最重要的還在內部國家認同,堅決拒絕接受任何「 一個中國」的主張,因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便讓中國對台灣主 權的主張有法理根據。這一點必需從學校和社會教育做起,拋棄大中 國主義,喚醒本土意識,鞏固台灣是主權國家的觀念。

憲法的修改是加強和宣示國家主權地位的最重要手段,即使修憲未改 國號、國旗、領土,修憲過程本身就是主權的宣示,突出台灣與中華 人民共和國有兩本憲法,各不相干的事實,這個過程必需推動。

民進黨在行政權所及範圍內,應改掉國內機構帶「中國」的名稱,培 養以台灣為榮,有心為台灣犧牲奉獻的愛國情操。

要把台灣建立成正常國家,需要長期努力,我們不能因一時挫折,便 感失望,對本土政權就惡言相向。我們必需有耐性、有步驟,有方法 ,為我們建國的目標,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