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布希以「台灣海峽現狀」對付胡錦濤

Posted at — May 3, 2006

布希以「台灣海峽現狀」對付胡錦濤 王景弘

觀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最好的資料在中國官方透過媒體的宣 傳:為內銷造勢,任意選擇和歪曲對方談話,對內交代,對外誤導, 這是北京一慣的伎倆。

中國官方和媒體所引述和未引述的布希談話內容,暴露的正是中國不 願其人民知道的真相。

中國外長李肇星和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胡錦濤訪美都發表過評論, 他們所誤引及蓄意略過的文字包括:

第一,布希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其基礎含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 ,但中國把「台灣關係法」略而不提。

第二,布希表明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中國 不提此項立場對台灣與中國均適用。胡錦濤引述布希自己並未公開陳 述的話稱,布希不希望台灣當局「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影響到美、中 關係」。他以移花接木之術,把「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曲解成只適用 台灣,而且台灣已有改變現狀的行動,再對布希「表示讚賞」。

第三,布希在正式歡迎詞,並未提「不支持台獨」,而且在胡錦濤誤 引布希及美國政府一再聲明「反對台獨」之後,特別在會見記者時指 出他的「立場未變」,他「不支持台獨」。即使如此,中國仍繼續把 「反對台獨」作為布希和美國立場。

第四,布希要求所有各方「避免對抗和挑釁行為」,及「台灣未來應 和平解決」,中國官方都略去不引。

胡錦濤「讚賞」布希「重申」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三公報,和不希望 台灣當局的作為影響美、中關係的話,顯示他此行對台灣議題的成果 ,不過是希望美國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李登輝總統提出「兩國論」時,柯林頓總統曾親自打電話給江澤民, 「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但這次陳水扁總統的「終統」決 定,布希並未採取同樣動作,美方只有國務院發言人以書面聲明重申 美國政策未變。

對台灣表明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行動,中國最耽心的是美國 和其他國家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這次趁訪美之便,胡錦濤獲布 希重申其政策並未因為陳水扁「終統」決定而改變,對內便有交代。

美國「重申一中政策」,中國表示滿意,也見諸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 胡錦濤訪美的評估。新華社報導引述重點是「中、美進一步澄清彼此 對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有助保障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美國的基本立場雖未變,但布希的措詞,卻開始微妙改變,那也是中 國所不願引述者。布希要求所有各方避免「對抗和挑釁行為」,所謂 「對抗」指中國在台海對岸的軍力佈署,傳統基金會中國事務專家譚 慎格便認為布希用「對抗」指中國,有其新義。

但更微妙的是布希用「台灣海峽現狀」及「台灣未來」這兩個詞來陳 述舊立場。布希在二喩喩三年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記者時首 次提出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的任何決定。因為當時陳水扁總統 正推動公投,此項行動便成為「改變現狀」的含意之一。

國務院東亞事務局資深顧問祈錦慕二喩喩四年四月在國會作証時,對 「片面改變現狀」下定義稱:「對雙方而言,這是不要有片面改變台 灣現狀的言論或行動。」

今年三月間,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在國會作証,首次用美國反對「片 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而且指責中國的軍力佈署是「改變台海現狀 」。現在布希也使用「台灣海峽現狀」,這是微妙的改變,因為台灣 海峽最基本的現狀是「分立」、互不相隸屬、「國界」、和平現狀, 這與主張台灣現狀是主權國家並不衝突,與「世界台灣人大會成由宣 言」所提台灣地位現狀的的陳述也相一致。

「台灣未來應和平解決」的措詞,也比原來用語更明確。美方原始立 場稱台海兩岸的「分歧」應和平解決。當年用「分歧」有不同時空背 景,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誰代表「中國」,雙方見解 不同。

但這項「分歧」從李登輝總統開始已不存在,「中華民國」國號依舊 ,卻已不自認為代表「中國」的政府,而是「台灣」的政府。現在的 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個中國」原則,要強行併吞台灣主 權,而台灣拒絕併吞。從國際法及現實來看,這是中國企圖霸權侵略 台灣的問題。侵略與被侵略屬大是大非,不能以「分歧」來描述。

布希反對「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並要求「台灣未來應以和平方 式解決」,意在以台海為界,不容武力侵犯,比前更符合實際現狀。 如此措詞對原來只稱「現狀」的用法有所修正,重點轉到節制中國武 力併吞的威脅,而不是約束台灣民主發展。

布希這項新措詞,不但把中國以武力威脅台灣,卻要求與美國「共同 管理」台海穩定的建議頂回去,而且也間接反駁胡錦濤所謂不容台灣 從中國分割出去的說法:台海現狀既然是分立,互不相隸屬,那根本 沒有「分裂出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