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布胡交鋒:貶值的高峰會談

Posted at — Apr 21, 2006

布胡交鋒:貶值的高峰會談 王景弘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經過一波三折,總算以國家元首訪問美國,但 這次以排場為重的訪問己流於形式,高峰會談的重要性己經比人民幣 先貶值。

布、胡峰會貶值,因為次數頻繁,去年有五次會晤,今年預計也會有 四次,即使碰頭談談比不見面好,但如談不出進展與結果,峰會便失 色。

過去雙方峰會,北京至少會釋放一兩個政治犯,對美表示善意,這次 卻連布希一再向胡錦濤表示關切的政治犯,一個都不放。

胡錦濤自己要面子,這次卻不給布希面子,而雙方在面子問題上確實 明爭暗鬥了一場:中國宣傳胡錦濤此行是「國事訪問」,布希政府卻 作如此稱呼,美方雖有軍禮歡迎,但以「社交午餐」,而非正式晚宴 招待。

為報布希去年並非「專程」訪問中國的一箭之仇,胡錦濤這次也在訪 問美國之後,繼續訪問肯亞、摩洛哥、奈及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

胡錦濤要排場,對內在提高個人聲望,穩固自己地位,也利用訪問塑 造中國「崛起」的形像,轉移內部不滿者的注意力。

綜合胡錦濤訪美所強調的訊息,和中國「學者」行前的宣傳,他此行 的目標主要有三:第一,強調中國的「和平發展」,及致力於世界和 平的決心。

胡錦濤去年曾向布希吐苦水,自稱中國內部問題嚴重,政治腐化、環 境污染、貧富差距和農村不安,己經讓他焦頭爛額,中國沒有意願和 能力與美國爭鋒。

但美國國防部三月發表的防務檢討報告,及白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都視中國為軍事上最可能的競爭者,並稱中國軍事現代化已改變地 區均勢。中國對此報告極敏感,立即重申「和平發展」的承諾。中國 深怕被貼上「中國威脅論」的標籤,成為美國假想敵。

但中國既強調「和平發展」,卻難以說明它不顧農民生活,以鉅額預 算建軍,購買俄羅斯先進武器,所為何來? 胡錦濤的和平發展說詞, 並不易取信於人。這是美國一方面要影響中國戰略選擇,另一方面嚴 防其霸權企圖的原因。

第二,取得美國確認中國的重要角色,為美、中關係定位。中國希望 美國與它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突出其地位之重要,和雙方關係之 密切。

北京對副國務卿佐立克所稱,中國是國際體制之「利益的共管者」的 定位並不瞭解,也不滿意。但布希對中國還是以此定位,而不理會胡 錦濤滿口的「戰略利益」。

美國此項用語,意在強調中國要負起國際體系成員的責任。例如,中 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享受其利益,但卻未履行其義務,造成世界貿 易失衡。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但在北韓、伊朗核子 武器問題上,並不積極施壓,還與違反人權的蘇丹、緬甸密切往來。

布希直言批評中國人權缺失,在貿易上造成美國鉅額赤字,卻不讓人 民幣升值,而中國積極不透明的建軍,這些問題已在國會引起嚴重關 切,要抵制中國的法案有十幾件,他不可能再給胡錦濤「戰略伙伴」 的面子,頂多也只說雙方是「建設性合作關係」。

第三,要求美國加強約制台灣。一些中國傳聲筒在胡錦濤訪美前便「 預言」雙方在對付「台獨」方面會有「突破」,美國會把「不支持」 台獨改成「反對」。但事實証明這只是他們一廂情願,唱衰台灣的慣 技,布希不但未改措詞,而且不尋常的更正胡錦濤的用詞。

布希在歡迎儀式中重申美國以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個 中國」政策。美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並促各 方避免對抗性或挑釁行動。美國相信台灣的未來應和平解決。他並沒 有提「台獨」問題。

但胡錦濤致答詞時,特別提及布希及美國政府官員一再承諾「一中」 政策,遵守三公報及「反對台獨」,中國對此表示讚賞。

中國過去把美國的「不支持」逕譯為「反對」,與美國原意有重大出 入,這次胡錦濤當布希的面,指布希承諾「反對台獨」,使美方非更 正不可。

因此,在兩人會談結束,向記者發表談話時,布希特別補充一句:「 我們花些時間討論台灣,我向胡主席保証,我的立場沒有變。我不支 持台灣獨立。」這句話看來有些突然,但那明顯是更正胡錦濤對他承 諾的誤引。胡錦濤對台灣問題的設計也未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