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強權利益與台灣民主選擇

Posted at — Feb 18, 2006

強權利益與台灣民主選擇 王景弘

陳水扁總統以時移勢異,為台灣民主前途和國家利益,提出「廢統」 主張,美國政府「感到意外」,立即表示關切。

以「反共愛國聯盟」起家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公然表態以台灣被中 國統一為終極目標,使北京滿心歡喜,但等他眼看勢頭不對,推出「 台獨」也是選項,他的死敵「共匪偽政權」立即熱線電話「關切」。

台灣就在強權左關切,右關切下過日子。強權有他們的思維與利益, 他們可以堅持自己的政策、目標不變,在他們實力、思考及利益未改 變前,他們要求台灣也冰凍起來,不能變。

美、中兩個強權在利益與目標上有矛盾,都想對台灣的走向有某種程 度的影響,他們並不尊重台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企圖併吞台灣的 中國更是如此。在歷史上命運履次受強權擺佈的台灣,不能再在強權 壓力下屈從。

美國政府對「廢統」的反應,從駐美代表李大維投書華盛時報,和前 國務院官員容安瀾的專文來看,不外兩個層面:陳水扁總統主張「廢 統」,和他「四不一沒有」的保証。

李大維的解釋,在「廢統」方面強調事情尚未決定,對「四不一沒有 」則指出陳總統的保証有中共不使用武力的前提,強調中國增加佈署 飛彈,和「反分裂法」以武力威脅台灣的事實。

較能反映美國政府思考的是容安瀾的分析:他認為這頂多是一項政治 謀略,因為以台灣政治生態,陳總統並無足夠政治實力可以改變憲法 層次上的架構,而「廢統」是他的權限。「國統會」己冰凍多年,美 國對「統一」並無支持或反對的特定立場,因此,美國關切的立場是 「四不一沒有」的保証。

容安瀾反映的強權思考,在他對情勢演變後果的預測:如果決定「廢 統」,美國可能與台灣保持距離,雙方關係發生冷卻,「對陳水扁的 政治利益和台灣人民的利益」都沒有好處。

容安瀾對台灣態度友好,他對台灣也相當瞭解,但他顯然並不能站在 台灣的立場,以長期利益看問題:他不能體會台灣在歷史上任由強權 擺佈的悲憤心情,和在緊要關頭對強權抗爭的必要性。

從台灣的利益看,台灣所求於美國者,不外承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 ,和保障台灣安全,但美國卻在大國利益思考下,只保障台灣安全, 不承認台灣主權國家地位。即使是保障台灣安全,並非建立在對抗中 國侵略的原則,而是要求台灣屈從中國的條件來避免中國用武。

如果台灣被中國併吞不關美國利害,那麼美國保障台灣安全的義舉令 人敬佩,台灣也只有委屈求全。但美國利益既不容台灣被一個崛起的 敵意國家併吞,卻依此敵對國家的意志約束台灣,那顯然失去公義, 找錯約制的對象。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他所著「交錯的目的 : 一九四 二年以來的美台關係」一書指出,在一九四三年,一九五0年,一九 七二年和一九七八年,因為美國政策的調整,台灣命運四度改變。這 些改變都未經台灣人民同意。(他沒有列入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對日和 約)。

美國四次政策調整,台灣都還在外來政權統治下,台灣人民沒有發言 權。但國民黨政權在一九七八年美國政策轉變過程中,蔣經國政府為 其政權和台灣不被中國併吞的利益,不惜運用美國國會與卡特政府對 抗。如果蔣經國對美國強權思維百依百順,台灣可能已被中國併吞。

陳水扁不會不瞭解台灣與美國關係的重要性,但他也必需對台灣重大 利益作長遠考慮,不能讓美國的強權思維損害台灣的重大利益。從陳 水扁和台灣利益的角度看,美國因「廢統」「冷卻」與台灣關係、「 跟台灣保持距離」、或對他不信任,這些都是為台灣重大利益,不受 強擺佈可以付出的代價。

台灣面臨的選擇與中國「關切」國民黨對照便更清淅。中國雖自吹自 擂「和平崛起」,但其對外資、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依賴, 使它失去與台灣、與美國、日本衝突的本錢,但增加了它對台灣利誘 、統戰的條件。

中國併吞台灣的目標,現在改用軟的手段,它既不敢與美國衝突,便 寄望於美國約束台灣的正常國家發展,把台灣凍結在別人不承認其為 國家的現狀,另外就是寄望於國民黨外來政權的後裔能在民主體制下 騙到選票,贏得政權,把台灣主權奉送中國。

美國支持台灣民主,卻不承認台灣民主結果,還限制台灣民主發展。 它對「統一」不持特定立場,卻又依中國的口徑「不支持台獨」。它 支持台灣有權否決中國的併吞,但卻壓制民主的自決原則。要長期否 定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國家地位與自由選擇權利而不受反抗,那是不可 想像的事。

美國這種消極保障台灣的策略,與中國積極干預台灣內政,成強烈對 比。美國並未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也明知依舊金山對日和約,中國 對台灣主權並無法律依據,但卻無力制止中國制訂強暴台灣主權的「 反分裂法」,使其所謂「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只是片面適用於對付台 灣小國的工具。

美國不積極維護台灣人民的自主權利,卻讓中國以干預台灣內政,作 為其併吞台灣的手段,已經自失應有的民主與公正立場,偏離美國的 重要大利益。

美國過去幾年對台灣態度友好,雙方關係密切。以國民黨時代衡量美 、台關係的關準來看,軍售是第一要務。布希批准了過去十幾年不同 意的軍售案,但是,外來政黨依中國的立場全阻止預算審議。不錯, 美國也對國民黨「表示關切」,但國民黨走上「反美反日、聯共併台 」的路線已經很明白。

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把非它所有的台灣硬說是它所有,對台灣的 民主發展稱為「搞國家分裂」,但台灣三個外來政黨的後代爭先恐後 奔赴北京效忠「一個中國」,認同中國對台灣主權的強暴。國民黨領 導人的「終極統一」論,連中國官員都感意外。在如此局面下,陳水 扁豈能再不顧台灣利益,任美國綁住手腳,而不放手一搏?

台灣人民如果對外聽任美國約束,對內聽任中國利用外來政黨破壞國 家安全,台灣的長程利益在那裏? 歷史上美國調整政策,台灣人民利 益被犧牲,還可以說因為受外來政權統治,沒有發言權,現在台灣人 當家,對大國作為再不抗爭,將來還有什麼話說?

要維持地區穩定,責任不在台灣,而在美、中強權心態不改,尤其是 中國霸權心態不變。中國寄希望美國約束台灣本土政權,復寄希望國 民黨對本土政權奪權鬥爭成功,幫它達成併吞台灣的目的,這是它的 霸權策略與目標。但是,美國不去要求中國改變觀念,尊重台灣民主 ,反認定它併吞台灣的立場不會變,因此台灣必需屈從,國民黨可以 聽北京指揮促統,本土政權不能廢統,那美國的利益在那裏? 美國的 民主原則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