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阿扁反擊「國共併台」的招式

Posted at — Jan 7, 2006

阿扁反擊「國共併台」的招式 王景弘

新年一過,陳水扁總統左右開弓,連出兩拳,打向國民黨聯共併台的 真面目。他在「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宣示「台灣是我們的國家」 ,界定台灣的領土、人民與主權,並「重提」台灣新憲公投的時程。

過兩天,陳總統對英國國會議員直言「台海現狀就是台灣為一個主權 獨立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完全昧 於事實現狀,希望各國重新檢討與事實不符的「一個中國」政策。

這兩招一出手,中國媒體反應算平靜,嘲諷阿扁「重彈」新憲公投舊 調,國台辦官方反應指控這是「準法理台獨」,泛藍則習慣性抓狂, 指控阿扁犯了中國畫的「紅線」,激進的所謂「外省籍」立法委員還 有「罷免」陳總統之議。

當然,本土派可能「有人」仍不滿意陳總統的主權國家論述,但他相 信對此問題應「堅持立場,務實前進」。另一方面,如果中國認為這 是「舊調重彈」,那也是另一種「務實」。既然這是「舊調重彈」, 希望陳總統三不五時就「彈」它一次,使它成為人人耳熟能詳的老歌 ,不要因為「統媒」不悅,便換調子。

「舊調重彈」對內可以激勵士氣,對外可以讓國際社會習慣與接受, 制衡中國霸權「統一」的舊調。在國際政治上,「舊調重彈」有宣示 堅持立場的作用。依事實與法理,中國對台灣都無主權,但它為併吞 台灣,隔一段時間便要發作,聲明它的「統一」,「一國兩制」政策 。台灣要免於被中國強暴,也要不斷提醒國際社會,台灣是主權獨立 國家。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會有一些爭議,但久而久之成「舊調」, 也就不是「新聞」,那是前進一步。

陳總統的「舊調」從三個層面來觀察,才更見其意義不平常。第一, 台灣在事實上及法理上都符合國際法定義的主權獨立國家,國際社會 也都承認台灣的「事實獨立」,但因為政治考慮,採取所謂「一個中 國」政策,未與台灣建立正常外交關係。

國民黨以愚民的「反攻大陸」及「統一」為目標,與中共呼應虛構的 「一個中國」,謊稱台灣是「中國一部份」,自不會要求國際社會檢 討不合實際之「一中」政策。陳水扁總統則依台灣人民意志,堅持台 灣主權國家地位,要求國際社會檢討不合事實之政策,承認台灣為主 權國家,駁斥中國無法無理的主張,這是除台海問題的正當方式。

第二,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對美國而言,除了同一時間只承認一 個政權外,另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則,即「維持現狀」及「和平演變」 。「維持現狀」的原則,遠在杜魯門總統時代,杜勒斯擔任國務院顧 問,負責磋商對日和約時,便已明告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顧維鈞。「 維持現狀」最基本的定義是台灣不被中國併吞。對日和約不定明台、 澎主權歸屬,便是故意含糊,預留國際社會干預中國侵犯台灣。經半 個世紀,台海現狀已成東亞地區勢力均衡的一部份,改變現狀會破壞 地區均勢,因此,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現狀,仍然是美國政策最重 要的一個原則。

和平演變與所謂「和平解決」是相關的概念,但和平演變所涉的範圍 較廣。從尼克森政府改變對中國政策以來,美國所堅持的台海問題和 平解決,最重要含意在台灣有權否決中國的併吞,美國可保持彈性, 以觀中國情勢和台灣內部情勢的演變。中國如果民主化,那有助於台 海兩方談判解決分歧; 如果中國對外擴張或瓦解,美國可以承認台灣 為主權國家; 如果台灣內部民主化,對台灣國家認同有基本共識,美 國也可以選擇加以承認。

依這兩個原則,本土派要使台灣獲承認為正常國家,便要激發本土意 識,凝聚台灣的國家認同,使政府更有理由要求台灣納入國際社會, 受各國承認。但陳總統或受美國不當壓力,或受「統媒」的聲浪迷惑 ,或墜入對中國的幻想,誤以為只尼克森能與中國打交道而無內政之 憂的理論可以應用在他身上,常讓台灣主權國家意識的舊調失聲,而 讓台灣意識受創。

去年,中國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制訂所謂「反國家分裂法」,不顧事 實與法理,在法律上強暴台灣主權,陳總統未趁此時機強硬反擊,反 讓中國統戰得逞,國民黨與親民黨兩個反台灣主體派的黨主席爭先恐 後奔赴北京叩頭交心。中國更有恃無恐,不理會陳水扁政府,而利用 國、親兩黨為代理人,對本土政府進行鬥爭,破壞台灣外交與國防, 使台灣去國家化。

中國統戰,國親配合,「藍媒」呼應,在台灣造成的聲音是「接受一 個中國原則」,「統一」,「親中反美反日」,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露 出狐狸尾巴,公然主張國民黨的目標是要把台灣納入中國。阿扁面對 這種情勢,再不覺醒,全力扭轉被誤導的國家認同演變,那台灣主權 國家地位會斷送在他手裏,要罷免他的不是泛藍政客,而是廣大的台 灣人民。

第三,新憲公投是一個目標,需要更大努力,和選民更大覺醒,並非 陳水扁自己所能掌握。但他以總統身份所彈的「舊調」,已經有很重 要意義。與當年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的建議相對照,這層意義更容易體 會。

據楊西崑對美國大使馬康衛透露,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 「中國代表權」戰役失敗,被逐出聯合國後,他與蔣介石密談,建議 蔣介石,要保障台灣的存在,蔣介石應該立即做三件事,(一 ),正 式向全世界宣佈,在台灣的政府與大陸上的政府完全不相干,今後台 灣政府也與中國大陸無關; (二 )此項宣佈應使用台灣政府新的名稱 ,即「中華台灣共和國」,並說明「中華」是文化、種族名詞,無任 何政治含意; (三 )在如此聲明之後,蔣介石應運用總統緊急應變權 ,閣置憲法,解散國會,成立一個台灣人佔三分之二,外省人佔三分 之一的單一國會,並規定台灣前途應由全台灣人民公投決定。

楊西崑不是台灣人,也不是死背國民黨教科書的「學者」或小政客, 而是深思過台灣安危的外交官。他向蔣介石的三條建議,實際上即宣 佈「台灣獨立」,其中第一條現已經是李登輝和陳水扁兩任總統的「 舊調」,第二條經過「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表 述,和「台灣是我們國家,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主權屬二千三百 萬台灣人民,並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宣示,也已成紀錄,第三 條要成立台灣人民選出,只代表台灣的國會,那已經在李登輝總統時 代完成,甚至「總統」都已經民選,憲法也由在台灣選出的國會修改 再三,落實主權在民。楊西崑的台灣立國三條件均告完成。

如果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國際社會不給予應有的承認,錯誤及責任在 國際社會。新憲與公投已不是宣佈「台灣獨立」的行動,而是主權國 家的憲政改革,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應同情與接受。中國干預台灣 內政,利用國親兩黨同路人,主導投降派的「一個中國」,如果美國 坐視中國干預台灣內政,卻約束台灣本土意識的新憲公投作為,那便 違背美國所珍惜的民主原則,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對阿扁總統的「舊調」,本土派應該用心欣賞,也希望他常彈; 美國 官員對此「舊調」反映的台灣心聲,也應該用神體會,善加支持,不 要違反民主的原則,胡亂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