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呂交鋒:民進黨的另類檢討 王景弘
民進黨敗選引起代理黨主席爭議,再引爆陳水扁總統與呂秀蓮副總統 的公開交鋒,一邊指責他方「吃人吃夠夠」,霸王硬上弓,還要把責 任往他身上推,另一邊眼看對方不領情,怒火中燒,開罵「目光短視 」。對民進黨及台灣選民來說,這是民進黨和台灣政治的另類檢討。
民進黨政府把媒體當輿論的全部,而貽人「看報治國」之譏。不幸的 是,台灣大部份媒體仍然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特權人物掌握的工具, 他們並未回歸民主社會媒體的正常角色,而仍在為特定族群的利益與 意識型態服務。阿扁手下看這種輿論,看得手腳發軟,自然多得一項 罪名:「治國無方」。
現在扁呂在媒體公開交鋒,除「看報治國」外,更「以報治國」,有 矛盾不能在體制內解決,反成吵架,而要吵架,不但連門都不關,還 是到報上吵。如果要勉為其難,替這種奇特現象找一個自我安慰之詞 ,那只能說台灣的制度,比對岸中國那個攤子「透明化」。
「看報治國」並非全錯,問題在會不會看報; 「以報治國」也非全錯 ,問題在會不會「以」。看報在吸收資訊,瞭解問題,供施政參考, 這是消極的作用。主政者在政策上要有作為,應該是運用媒體的傳播 功能,說明理念,推銷政策,爭取支持。人事爭紛雖為媒體所愛,也 是一般人茶餘酒後閒扯的話題,卻是執政者的忌諱,避之猶恐不及, 豈有公開晾內衣褲的道理?
陳水扁的「吃人吃夠夠」說,和呂秀蓮的「短視」說,用來檢討民進 黨和一般台灣人,可能更貼切。過去半個世紀,台灣政壇的台灣人可 以分兩類:第一類是依附在國民黨內,聽任外來政權領導,自己分一 份政治、經濟、特權利益的台灣人; 第二類是不滿國民黨外來政權非 民主、少數統治多數、機會不公平,主張台灣人當家作主,台灣不被 國民黨「始亂終棄」出賣給中國的台灣人。
第一類人有的「書」讀得很好,把國民黨的大中國主義教科書背得成 為其人格的一部份,進入「黨國」體系,在低於最高領導以下的不同 層次佔一個位子,在國民黨統治下有既得利益。這些人在背完國民黨 的文、史教科書後,便以為學到真理,學習便宣告。他們「依附」的 心理很強,在國民黨內並不敢有「非份之想」,只求「輪」到一份好 差事於願足矣。
國民黨網羅的當然不只會讀書的官僚人材,他們要佈置「民主」櫥窗 ,便要在地方上培養「知識水平不高」的角頭、黑金人物,以合法、 不法手段在選舉中取勝,如此角頭得到政治或經濟利益,國民黨可宣 傳其政治「民主」、「反共」,各取所需。
不論是進入國民黨官僚體系,或投靠國民黨參選的政客,基本上已進 國民黨的利益結構,而未必有理想。要在這個利益結構內取得更大利 益,靠的是「不能得罪人」,面面俱到的「關係」。這些政客在所求 利益不遂時,可能出走,但絕少因為理念不合而造反。李登輝想改變 國民黨體質與理念,算是從內部造反,但不見容於基本教義派,現在 王金平、吳伯雄、江丙坤者流,既不可能取黨內大位,也無「遠見」 要改變國民黨意識型態,只是繼續依附一個共同利益集團。台灣主體 意識不易伸張,國民黨還能顛倒黑白,這是主因之一。
第二類政客因為有理想,不滿國民黨對台灣人帶歧視性的統治,內心 的不平,爭取正義的決心,形成激昂改革的熱情,他們敢於挑戰威權 統治的國民黨,受到迫害,付出代價,這個艱苦、辛酸的過程,對他 們性格留下永遠的烙印。這一類政治人物台灣人的性格較深,他們作 風獨立,野馬性格未除,不能忍受「委屈」,缺乏整體、組織、協調 的技巧和耐性,一言不合便有拔刀而起的衝動。
遠在一九六喩年代,美國國務院官員對台灣政局的分析,認定台灣人 對國民黨的統治未能構成威脅,因為國民黨對台灣人分而治之,而台 灣人缺乏組織能力,協調的政治技巧,和投機性格。事隔三十幾年, 台灣人從不合法的「黨外」奮鬥到成立一個政黨,並在二喩喩喩年取 得政權,証明台灣人已經有組織協調的能力,但在執政上的表現,卻 仍顯得個人主義掛帥,政治技巧缺乏,美國外交官當年指陳的性格仍 存。
以扁、呂交鋒而言,蘇貞昌辭職,黨主席誰代理,本來就是依前例辦 理的事,如要推翻前例,便應各方協調,再作決定。民進黨的人在當 總統,但代主席的人選不依前例,又不事先與總統協調,這怎麼說都 說不過去。如因依前例的人選是國民黨跳糟,入民進黨黨齡太淺便排 距,這和當年宋美齡一幫人排斥李登輝任黨主席的異曲同功,也表現 民進黨多年只知分搶執政大餅,而不知多方吸納人材,擴大政治基礎 的嚴重缺失。民進黨既無利益可吸引國民黨人馬,也無力對國民黨員 加以約制,結果是自己忙於搶奪利益的內鬥。
呂要打破安排民進黨代主席的前例,已事涉敏感,而霸王硬上弓之後 ,還把自己強出頭的責任推給陳水扁,不論作人做事,都是錯誤,那 真是把陳水扁當傀儡在耍,完全失去分寸。陳水扁在民調上聲望再低 ,他還是總統,呂秀蓮即使民調再高也還是副總統,這是體制問題。 布希總統聲望一度掉到三十趴,錢尼也不會跳出來要救共和黨以黨干 政。共和黨主席雖是全委會票選,執政時卻是總統安排,而且總統是 共和黨的當然領袖。美國很民主、很自由,但組織的紀律、分寸卻非 常嚴謹。
呂的脫韁演出是嚴重脫軌,對她自己也是重大傷害,那只証明她的情 緒化性格,既未演好副總統角色,也不適合當高層領導人。如果陳水 扁威嚴未傷,對黨內人物有相當掌握,諒呂也不敢如此脫線。如果陳 水扁有政治技巧,他應該把呂找來,忍下這口氣,對在紀律問題上設 定禁區,約法三章。退而求其次,他可以把中常委約在一起,由常委 約束呂代理主席的規距,他再說明自己對黨務所持的立場和事實。即 使要對社會公眾有個交代,這件事情也可以讓親信或新聞聯絡人員以 不能引述的背景說明澄清事實。他最大的錯誤還是自己口不擇言,跳 出來讓呂下不了台,而生「對」罵,自損尊嚴和地位,變成兩人都不 是人。美國外交官批評台灣政治人物沒有政治技巧,並沒有冤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