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連「中華民國」的殼都不要 王景弘
陳水扁總統提出「中華民國」演變四段論,強調現在的中華民國「是 」台灣。如此進化論,基本上只是大多數台灣人「不滿意,但可以理 解」的立場,但中國國民黨的發言人立即反應,叫罵阿扁的立場是「 台獨」借「中華民國」的殼上市。
這位國民黨喉舌罵阿扁的論調,和北京共匪老店罵李登輝的中華民國 「在」台灣是「獨台」如出一轍,因為李登輝的說法也是把中華民國 「台灣化」,權用用中華民國這個殼來表述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
北京把「中華民國」視為已被它繼承的空殼,不容其借台灣之體還魂 。他們指控李登輝「獨台」還說得過去,但國民黨還嫌「中華民國」 繼續存在便是怪事。如果台灣能不再頂「中華民國」這個殼,它便真 的只有走進歷史。
台灣對「國家定位」爭紛難解,有人視中華民國當神聖不可更易,有 人恨不得把它掃進歷史垃圾,但有許多人對中華民國「是」什麼玩意 ,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因為中國民國有一個「國」,一般人很容易誤解它指的是一個「國家 」。實際上,中華民國最原始的意義是政府,也是一九一二年到一九 四九年「中國」的正式國號。它的前身是滿人的清朝,國民黨把清朝 「革命」掉,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在它未被中共「革命」掉之前 ,中華民國是中國,中國是中華民國,兩者是一體,既是國家,也是 政府稱號。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統治中國之後,中華民國的意義 只剩下「政府」,也只剩下招牌,因為它的實質內容已經被中華人民 共和國所佔據,新的環境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中國是中華人 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繼續存在」,只是它的「政府」名目、組織還 在,中華民國不再具原始意義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國家,在海外都有「流亡政府 」。波羅地海三小國被蘇聯併吞,美國並不承認,他們的流亡政府在 美國存在半世紀。政府可以流亡,但「國家」並不能流亡。中華民國 政府在中國固定領土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而流亡到它代表二 戰盟軍佔領的台灣,號稱「自由中國」,其實就是強佔戰後地位未定 的台灣。它既不統治中國,卻說代表中國,國際社會也不承認它代表 中國,那只証明它「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並不是一個國家。
國民黨施騙術,對外以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爭中國「代表權」,對內以「中華民國法統」自居,抓住有政治意向 ,沒有法律地位的開會議公報,硬稱台灣「歸還中華民國」,而抗拒 台灣人民爭取民主與獨立的努力。這套拖延騙術,讓流亡政府那群人 在台灣獨霸政治權力達半個世紀之久。
陳水扁總統以中華民國「到」台灣表述第二個演變階段,其實那就是 「流亡」到台灣,未經民主、合法程序,繼續佔領日本在和約中宣佈 放棄的台灣和澎湖。在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決議驅逐「蔣介石集 團代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權益之後,蔣經國開始有限的本 土化,啟用所謂「吹台青」,中華民國的空殼用台灣填補,中華民國 朝「是台灣」的方向修正。
李登輝總統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和「台灣中華民國」的稱呼,仍 在運用「國」字造成的混淆,和歷史演變的分野,把中華民國視為「 國家」,而不只是「政府」。中華民國「在」台灣,只是有別於中華 民國「在」大陸,這指的是「政府」。他用法國第五共和比喻,指「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第二共和,但法國第五共和仍是統治「法國」 的政府,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已非統治中國的政府,其領土、人民只限 台灣地區。
在一九九九年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中,李登輝總統明確的把「 中華民國」定位為「國家」,而不只是「政府」。既然中華人民共和 國是「國家」,中華民國也是「國家」,各有領土與人民,互不相隸 屬,那自然是兩國論。兩國論基本上已經把中華民國定位「是」台灣 ,這和北京及統派見解有別。
國際社會受北京脅迫,多數不承認「中華民國」,他們並不把這個名 詞當作「國家」,而是當一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的政府名稱 。在還不能改變國號的條件下,如果要陳述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 個主權國家,那只有改變中華民國定義:第一,台灣是主權國家,其 正式國號為中華民國; 第二,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其領土限於台灣 地區,主權歸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所有。
陳水扁總統的四階段論,選擇把中華民國定位為「國家」,但以表述 領土及人民來界定這個「國家」的範圍,這便成中華民國「是」台灣 。這種提法是因應現階段「中華民國」稱呼不能改,但多數人主張台 灣是主權國家的現實。在無法急變的限制下,這是必要的自然演變。
國民黨黨工不知蔣經國也有中華民國台灣化之計,破口便罵「台獨」 借「中華民國」之殼上市。他們得了健忘症,不知道台灣民主化之後 ,中華民國只限台灣,國民黨「黨國」佔領台灣的地位被終結,中華 民國政府並非國民黨專利,民進黨掌控這個政府已有五年之久。這樣 表述是否能得到更多國家的承認是另一個問題,但這是是實,也是民 主政治的自然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