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民主與表態:台灣人民應珍惜的權利

Posted at — May 22, 2005

民主與表態:台灣人民應珍惜的權利 王景弘

總統府秘書長游錫𡚒訪問華府,向僑界報告國內政情,他用純樸的語 言談到台灣的民主體制:主張與中國「統一」的人,可以有他的立場 ,但依民主的原則,如果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多數支持別的選項,他 應該尊重多數。「我是主張台獨,但我也會接受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多 數決定。」

這句話只是很粗淺的民主原則,但因為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特殊屬性, 和它半個世紀對台灣統治所進行的扭曲宣傳與教育,使這樣簡單的道 理,都還沒有得到應有的認知與尊重。民主政治就是表態政治,數人 頭的政治,選民對切身、事關國家前途的問題,當然應該站出來比人 數,在選票上比多數,並接受多數的立場。

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中華民國」妄稱代表「中國」,它把台灣歸 為「中國一部份」,全力打壓台灣意識和台灣人當家作主的要求。在 沒有民主的社會,人民並沒有自由表態的權利。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把主張與「中共」統一的外省人當作「匪諜」,把反對國民黨獨裁統 治的台灣人打成「台獨」。國民黨的宣傳與教育,把爭取人民正當權 利的台獨運動妖魔化,用「共匪同路人」、暴力份子、「數典忘祖」 這些情緒性語言謾罵,並拿中國武嚇企圖阻止「台獨」發展。

半個世紀的宣傳與灌輸教育,使許多「外省人」一聽「台獨」便血秆 噴張,許多台灣人一聽「台獨」便與「壞人」、中國馬上動粗、大禍 臨頭相聯想。在民主化後的台灣,有關「統」、「獨」的看法,仍受 這種不正常教育及宣傳的影響,不能理解及尊重所謂「統一」與「獨 立」都是應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的選項。

很顯然,與中國「統一」的主張,在台灣並沒有市場,因為「統一」 的結果是台灣成為中國「一省」,「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 不復存在,「台灣沒有主權」。國民黨及親民黨這些原來高唱「統一 」的政黨,現在也不敢公然主張「統一」,便玩文字魔術,主張「九 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一中」,迎合中國立場,間接承認中國 對台灣的主權,實際上與接受中國併吞的「統一」立場無異。

國民黨主席連戰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爭先恐後帶了幾個台灣人到北 京向胡錦濤交心表態,要聯中制台,要反對台獨、反對兩個中國、反 對一中一台,詆譭台灣民主,不敢說中華民國「憲法一國」,是一個 主權國家,也不敢說台灣主權地位應由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如 此出賣台灣主權的立場,是否能代表一百零四萬有權票選國民黨黨主 席者的意見都有問題,更惶論代表台灣人民。

連、宋向中國交心,配合其「反分裂法」來「反台獨」,那是存心扭 曲台灣民意,繼續誤導中國對台灣人民意向的認識。台灣人民如果仍 不知表態,堅持台灣保持獨立的主張,則中國和國際社會都可能誤以 為台灣人民並不主張獨立,而是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願意接受中 國的「統一」。就此而言,游錫𡚒在華府承認自己主張台獨,但此事 應尊重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決定,有其重要意義:民主政治就是表 態政治。你不表態,你就被誤算。

「統一」的基本要素是台灣失去主權國家地位,「中華民國」不復存 在,這種政治變化顯然不是多數台灣人民所能接受。「獨立」或「台 獨」的基本要素在於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不論如何稱 呼,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獨」或「獨立」的定義,隨情勢的演變,而有所不同。「台獨」 最廣義的定義等於「中華民國獨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 不相隸屬,其領土限於台、澎、金、馬地區,其主權屬於二千三百萬 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灣人民。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有不同憲 法,各有不同的領土與國民,各自是「憲法一國」。中華民國憲法過 翻修,已非當年「中國」憲法,而且其要人民同意,將來仍可繼續翻 修。

最狹義的「台獨」當指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前後開始的「台灣 獨立運動」,其主要目標在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一個台灣人當家作 主的國家。推翻國民黨政府,當然不會再用「中華民國」國號,也不 再延用「中華民國憲法」。「台灣獨立運動」開始時,中共「革命」 尚未成功,因為彼此推翻國民黨的目標一致,實際上中共還支持部份 「台獨運動人士」,也讓國民黨的宣傳可以把「二二八事件」責任賴 給中共,把「台獨」打成中共同路人。

在國內、外壓力下,蔣經國開始民主化,及經過李登輝加速民主化及 本土化之後,國民黨政權總算被台灣人民用選票淘汰,狹義的「台獨 」指要制定新憲法與改國號,「宣佈」台灣是獨立國家。「台獨」觸 到國民黨舊統治階級那塊不被人承認的神主牌,舊統治層全力反撲, 不惜丟棄五十餘年的「反共」立場,轉成聯共制台,寧可讓「共匪」 統治,也不甘心台灣人民作主。

最廣義的台獨與最狹義的台獨,差別只在國號、新憲與國旗,因為基 本上兩者對人民、土地、主權及政府的認知是一致的,堅持「中華民 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人,但主權並不包括整個中國大陸及外蒙古等 十三億人口。只要堅持台灣地區構成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其國號、憲 法、國旗自可依憲法程序改變,而其與中華人共和國應該建立什麼樣 的關係,最後也可以依憲法程序決定。

如果連、宋去北京向胡錦濤說明這項多數台灣人民所持的立場,勸北 京務實的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承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互不相隸屬和平共存的現實,那麼連、宋、胡在台灣都會受到更多尊 重。但是,連、宋偏去迎合北京的反分裂法,拉另一個外來政權來壓 制台灣民主,而胡一轉頭在國際社會又粗暴壓制台灣,這只有讓台灣 人民更加反感。

連、宋自己証明跳不出自己的圈套,對中國高層不說明台灣人民立場 ,那麼台灣人民更應清楚表態:連、宋並不代表台灣人民; 多數台灣 人民並不接受一個中國,也不接受中國統一。中國既要「寄望於台灣 人民」,就拿出誠意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由台灣人民自由選擇與中 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