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從笑臉到哭喪臉

Posted at — May 18, 2005

從笑臉到哭喪臉 王景弘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國民黨宣傳機器描繪的「共匪」是猙獰兇惡, 青面獠牙。很顯然的,「共匪」如此「造形」對國民黨以「反共」為 主軸的統治有利。但中共統戰的軟硬手法,看情勢需要而定,並非一 成不變的兇惡,因此,在中共以軟攻勢招降時,國民黨最緊張,所有 宣傳機器都要對中共的「笑臉攻勢」先打預防針,以免「老百姓」被 「共匪」所蠱惑。

台灣從「黨國」體制邁向民主,中國的統戰手法仍不脫「軟硬兼施」 兩手策略。硬的手法一試再試,只是反效果,一九九六年「試射」飛 彈,想把李登輝打下去,卻反讓李登輝衝到百分之五十四的高票。二 000年大選,中國再擺「猙獰面目」,結果是國民黨及其分支垮台 ,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本土政黨上台。

在國際條件上,台灣民主化使中國更難以對台灣惡臉相向; 在實際政 治上,對台灣惡臉相向似乎只會替本土政黨加分,因此,中國轉採軟 功夫,重用胡錦濤和溫家寶的笑臉對付台灣。在民主社會擺出笑臉即 使騙不到全部人,至少可以騙到一部份人,「笑臉攻勢」對執政的民 進黨來說,也是比擺惡臉難應付。

這次中國惡霸的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毫無法律根據的要把台灣主 權納歸己有,在國際間引起強烈指責與抗議,台灣有百萬人示威,胡 錦濤立刻擺出笑臉,利用連戰與宋楚瑜的矛盾,及連、宋與陳水扁的 矛盾,讓連、宋競相以接受中國對台灣主權要求的條件訪問北京,替 其「反分裂法」泡製「符合台灣民意」的印象,以解國際之圍,而連 、宋無法忍受兩度被選民所棄,抱著另一種寧為玉碎,毋為瓦全的大 中國主義心態,便迎著胡錦濤的笑臉而去。

中國迎合失意政客的虛榮心,提供所謂高規格接待,彼此熱烈握手, 一致反台獨,反兩個中國,反一中一台,接受「一中」,中國官員還 透露連、宋在中國時說過「台灣沒有主權」的話,這種場景及談話由 統派媒體大肆宣傳,在美國台灣人社團確實有很多人耽心正在成長的 台灣意識會受到打擊,台灣人會受到笑臉的蠱惑。

在台灣選舉之前,這是中國第一次不用惡臉對付本土政黨,改以笑臉 迎向在「一中」原則與北京有共識的國民黨及其殘餘。連、宋打中國 牌,想以中國的利誘麻醉台灣意識,並作為他們選舉的張本。但選舉 結果只能說胡錦濤的笑臉與朱鎔基的惡臉同樣無效,連、宋的如意算 盤落空,笑臉變成哭喪臉。

美國媒體形容連、宋向中國交心之舉是一次豪賭,以炒起所謂「中國 熱」來轉變台灣的政治環境。但是,他們做了蔣經國不曾做的事:違 反台灣利益,受中國利用作為分化台灣的工具,也幫中國解除反分裂 法造成的困境。蔣經國不會那樣做,因為他顯然比連、宋瞭解台灣人 的意向,不願因此造成族群緊張; 他也比連、宋瞭解共產黨的本質 — 他年輕在蘇聯入黨,根本沒有退黨紀錄。

蔣經國主政末期,雖然備受「黨外」挑戰,但他掌握「黨國」,權力 仍非李、扁所能比。即使如此,當他準備開放老兵回中國探親時,他 指定副總統李登輝督導其事。李登輝在蔣經國政權是標準備胎,「學 習員」,蔣經國突然要他挑起開放中國探親的責任,就証明他在微妙 政治環境下的細心:他怕此事引起台灣人被出賣的疑忌,所以要一個 台灣人來負責。事實上,台灣人對老兵返鄉探親或定居都持同情與支 持態度,那是國民黨政府少見的人道作為。

連、宋並沒有蔣經國的地位,他們向中國交心的行為,自己黨內是否 認同還是問題,但他們卻不顧一切,選在台灣對中國惡臉最憤怒的時 刻,到北京呼應「一個中國」,替反分裂法撐腰。連是半山之子,宋 自己在湖南說他是吃湖南米,喝湖南水長「大」,他們自己承頭,外 帶幾個唯唯諾諾的台灣人點綴。不論是連或宋帶的人馬,不是「反共 」政權的文官,就是「反共」政權的武將,吃香喝辣,以「反共」愚 民一輩子,到兩度被選民唾棄,便翻臉聯共制台。

舊統治層自命有「格調」,有「格局」,但他們被玩在胡錦濤股掌裏 ,忘了自己過去的反共、中華民國的存在,和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 的權利,真是虛偽、無格到極點。看在被他們統治過、有台灣意識者 的眼裏,其心情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欺人太甚」。任務型國大代 表的選舉就是國民黨與親民黨作為「欺人太甚」的後果。台灣選民不 但對中國惡臉會生反彈,對國共合作,笑臉賣台,更感到忍無可忍。 看來台灣意識還是深植民心,只是泛藍頭目盲點太深,認識、判斷力 和敏感度都遠不及蔣經國。他們流露台灣主權「寧贈中國」也不能「 台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心態,與台灣主流意識正背道 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