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以「反統促獨」對抗「反獨促統」

Posted at — Apr 5, 2005

以「反統促獨」對抗「反獨促統」

中國當局見不得台灣人民當家作主,建立一個與中國河水不犯井水的 國家,以文攻武嚇,軟硬兼施,企圖併吞台灣,並在海外動員對台灣 盲然無知,對台灣人民素無感情的「華僑」展開所謂「反獨促統」, 替北京搖旗吶喊。

「反獨促統」旗幟鮮明,妄言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要像香港一樣「回 歸」中國統治。這個圖騰激動一些老僑及海外舊國民黨統治階級殘餘 ,吸納他們成為中國打手,與台灣及台灣人民為敵。

民進黨政府對付「反獨促統」之策,竟是設一個不倫不類的「全僑民 主和平聯盟」,由原來替國民黨「僑務」官員挑選一些統派人物,與 本土意識不堅的台灣人湊合,以軟弱無力的「民主和平」為號召。

民進黨政府的手法,是舊國民黨錯誤、失敗政策的翻版。事實很清楚 ,中國文化並不知民主為何物,國民黨殘餘在台灣並不願遵守民主遊 戲規則,寧可採取共產黨不斷鬥爭的手法,要使台灣政治、社會癱瘓 。在海外的老「華僑」,受制於狂妄民族情緒,並不懂民主的可貴。 要這些烏合之眾以「民主和平」取代他們頑固的大中國主義,那是痴 人說夢,徒然浪廢台灣納稅人的錢,讓那些國民黨殘餘勢力吃香喝辣 ,擦擦嘴還是罵「台獨」。

主流台灣人社團及台灣意識堅定的台僑,為打破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獨 裁統治,出錢出力,完成台灣民主建制與本土政黨執政。台灣的民主 已經成形,只是建國工程尚未完成。面對中國「反獨促統」的統戰攻 勢,能激勵台僑士氣,凝聚台僑力量的是旗幟鮮明的「反統促獨」, 而不是泛泛之詞的民主和平。

「反統促獨」可以歡迎認同台灣的華僑參予,但這項工程明顯需要靠 台僑,而不是靠華僑。僑委會的服務對象也應以台僑、持台灣護照、 從台灣來的僑民優先,而不能養老鼠咬布袋,枉費心機去巴結對台灣 毫無感情,甚至享受台灣資源之餘,還要求台灣認同中國的華僑。

民進黨政府似乎不瞭解國民黨的僑務政策,是錯誤的建立在與中國爭 奪「法統」、「代表權」的基礎上。當年蔣介石集團流亡霸佔台灣, 卻仍自命為代表中國的政府。美國認為如此主張於理不合,但礙於反 共、圍堵共產主義擴張之利益,美國建議蔣介石集團爭取華僑支持, 使美國得以宣稱旅居海外數千萬華僑均認為中華民國才是代表中國的 政府,並希望中華民國能解救中國人民,使自由、民主能施行於中國 大陸。

台灣民主化之後,即使李登輝政府已不主張代表中國,陳水扁總統更 進一步說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既然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 則與中國競爭華僑支持的理由已消失。台灣政府應該鞏固的是台僑的 支持,這是台灣爭取國際支持的政治基礎,華僑願支持台灣固然很好 ,但已非必要。

華僑支持中國,台僑支持台灣,這是很自然的事,台灣不能寄望華僑 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這種建國工作需要台僑的熱情奉獻。如果民進 黨政府不瞭解這種情勢,硬要拉一些大中國主義的華僑充數,那徒然 浪費資源,激起台僑反感,沖淡台灣在海外「基本盤」的熱情與實力 。民進黨政府對「全盟」的作為、對僑務政策應務實的澈底檢討,不 能再走國民黨政府錯誤的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