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美日聯手約制中國對台武力威脅

Posted at — Feb 20, 2005

美日聯手約制中國對台武力威脅 王景弘

美國與日本兩國外交及國防部長會商安全事務,發表聯合聲明,檢討 東亞安全情勢,列舉雙方共同戰略目標,及促進這些戰略目標的承諾 。這項文件可以說是美、日兩國對中國「崛起」動向難測的關切,及 不容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明確宣示。美、日的堅定立場有他們自身利 益,也符合台灣國家安全利益,這是台灣循此共同利益,強化與美、 日合作關係的新契機。

在美、日外交及國防部長聯合磋商之前,一些報導都側重日本對台灣 安全問題,將公開與與美國保持一致。如果存心淡化這種傾向,論者 可以稱日本只是化暗為明,把以前不願公開的立場,加以明確化,因 為一九九六年美、日共同防衛指針因台海危機修訂時,日本所謂「週 邊有事」,實際上便包括台灣地區安全在內。

但在外交文書上的模糊與暗示,其力度與作用自不如明示。日本承諾 週邊有事時會協助美國,本來就是約束中國武嚇台灣的訊號,但中國 不知節制,不但擴大建軍,增加飛彈對台灣威脅,企圖以武力或武力 威脅改變台海現狀,而且海軍實力增強,活動對外擴張,其軍事報告 書公然把美軍作為其假想敵。中國武力的增強,海軍活動顯示的野心 ,更衝擊東亞地區的勢力均衡,直接挑戰美、日在地區維持現狀與均 勢的重大利益。

既然暗示性的措詞未產生預期效果,美、日只有把警訊提升到公開表 態,這是預防性外交,也是美、日聯手以實力嚇阻中國的武力威脅。 對付中國這種一黨專制,和習慣於冷戰時代赤裸裸語言叫罵的政權, 美、日也只有更強硬的把牌掀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

美、日掀的牌,當然也有它的兩面性,留給中國走正路,扮演「建設 性、負責任角色」的餘地,但很明顯這個文件是針對中國霸權而來, 重點在關心台灣,約制中國。美、日聲明列出對亞太地區的十二項「 共同戰略目標」,其中六項與台灣有關,只有四項與北韓有關。

美、日共同戰略目標,最明確及直接與台灣有關的一項,當數「鼓勵 以對話和平解決涉及台灣海峽的問題」。這句話不用「台灣問題」, 而且「問題」用的是複數,對台灣來說這是進步的一面。以對話和平 解決台海問題並不是新政策,美國可以解釋為它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的立場未變,但是,用在此聲明內,很明顯的重點是在嚇阻中國以 武力改變台海兩岸不相隸屬的現狀。

如果把這一項與美、日「支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對比, 其意義及對台灣的重要性更大。儘管美國有「認知」,日本有「理解 」中國方面對台海問題的立場,美、日對台海情勢的聯合聲明只是鼓 勵以對話「和平解決」,並未界定解決的「結果」,這和明確表示支 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有天壤之別。對朝鮮半島,美、日預期南韓 以民主「統一」共產專制的北韓,而台海兩岸只有共產中國想併吞民 主的台灣,台灣並不想被中國併吞。美、日堅持台海相關問題的「和 平解決」,實際上即替台灣保留主權國家地位,未來國家發展空間, 及拒絕中國併吞的否決權。

美、日把台海問題和平解決列為共同戰略目標,還有一層重要意義: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領袖,而日本是戰敗國,戰前台灣原為 日本殖民地,戰後美國主導對日和約,要求日本只聲明「放棄」對台 灣主權及一應權利及主張。現在戰勝國領袖與戰敗國共同聲明台海問 題應和平解決,而主張台灣與中國「和平統一」,其未承認中國對台 灣的主權至為明顯。

美、日共同戰略目標有兩項直接提及中國,因其性質在約制中國,自 然也涉及台灣安全。美、日表明要「與中國發展合作性關係,歡迎該 國在地區及全球扮演負責任及建設性角色」,及「鼓勵中國改善其軍 事之透明化」。這兩項目標與聲明中對東亞地區安全情勢的認知相呼 應,因為美、日「強調持續不斷的挑戰繼續造成不可測及不確定。而 且,他們 (美、日 )注意到地區軍事能力的現代化也需要注意。」在 地區搞軍事現代化,需要美、日注意的,當然是指中國。美、日希望 中國扮負責及建設性角色,並將其軍事動態透明化,這是對中國「崛 起」之走向的嚴重存疑,如果中國建軍意在打破現狀,破壞地區均勢 ,美、日聯手約制的立場自更加強硬。

其他還有三項共同戰略目標,未明提中國或台灣海峽,但明顯也與台 灣利益有關,其一是美、日要「保障日本安全,強化亞太地區和平與 穩定,及維持能力以應付影響美國與日本的突變。」地區可能發生並 影響美、日的突變,一個是朝鮮半島,一個就是台海。美國的台灣關 係法即規定要在地區保持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軍事能力,現在日本 也採相同立場,作同樣承諾。

其二,美、日聲明要「維護海上航線之安全」。兩國在地區最重要的 航線是台灣海峽,而兩國介入台海的主要理由之一即在保障公海航行 自由與安全,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危及台海國際航路的自由與安 全。美國海軍艦艇在歷次台海危機中,均通行台灣海峽,目的便在突 出公海自由與安全航行的問題。

其三,兩國要「勸阻有害穩定之武器與軍事科技轉移」。在亞太地區 接受軍備及科技,會破壞地區穩定的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北韓。但 這項立場針對中國的意義較重,美、日的目標在勸阻歐盟及俄羅斯不 要對中國軍售及軍事科技轉移。歐盟及俄羅斯對中國的軍售,不但破 壞台海軍事均勢,而且破壞東亞地區均勢,直接威脅美軍,影響美、 日利益。上週美國中情局局長葛斯在國會作証,統派媒體強調他「相 信」中國對「台獨」的可能反應,但真正重點應是他認為中國日益增 強的軍力,對在亞太地區的美軍造成威脅。美國與中國在軍事上明顯 站在對立面。

美、日把台海問題的和平納為共同戰略目標,這是台灣表現誠意,尋 求與美、日在共同利益上增強關係的新契機。美、日聲明並未明言約 束台灣採取所謂「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但基於他們自身利益,他 們並不希望台灣在現階段採取爆炸性的大動作。面對中國併吞的威脅 ,台灣仍需逐步強化主權國家地位,但在不損及主權國家原則下,對 明顯與美、日利益抵觸的措施,應多進行溝通、說明,不要落人口實 ,喪失民主、自由價值聯盟的本錢。

在美、日聯手保障台海和平的情勢下,台灣前途的不確定性大減,只 要台灣維持足夠嚇阻軍力,與美、日共同承擔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責任 ,則中國冒其沿海經濟毀於一旦之危險,使用武力侵犯台灣的可能性 大減。台海發生衝突,受害的不只是台灣,而且受害最大的可能還是 中國。在中國與美國、日本、台灣相互依賴增強之後,它的國際行為 已受到更大限制,不像毛澤東「自力更生」時代那樣可以蠻幹。

美、日聯合聲明標誌台海問題的國際性,並向承認台海現狀邁前一步 。在如此大環境下,台灣審慎的強化國家安全、凝聚台灣主體意識及 國家觀念、有限度憲政改革,建立理性、公平競爭的民主制度規範, 及朝野合作,致力經濟提升與發展,是邁向正常國家之路。有些親台 灣的美國友人認為,台灣被中國併吞的真正危險,不是中國使用武力 ,而是台灣被「誘騙」,墜入中國圈套。這種危險在「大中國主義」 意識作祟,台灣商人貪中國廉價勞工、土地和市場,不知提升產業科 技與生產能力,造成台灣產業、資金被掏空,對中國過度依賴,而被 迫投降。不願受中國專制統治的台灣人民,對這種情勢應有高的警惕 ,對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應有更強烈的堅持和更廣泛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