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的舊體制與新思維 王景弘
立法委員選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以「泛藍過半」得意忘形,根本 沒有思考這次選舉有四黨一派參選,而非「藍、綠」兩黨的對決,他 把併吞親民黨視為當然,卻忘了沒有親民黨的三十四席,中國國民黨 還是距半數可望不可及的老二黨。
連戰無視中國國民黨蠶食親民黨席次,對親民黨感情的傷害,更無視 親民黨席次所居的關鍵地位,把親民黨納入「泛藍」計票視為當然。 他以為「泛藍過半」可以在立法院不分是非,胡作非為,保住其不當 取得之黨產,也可以繼續玩其列寧政黨的鬥爭手法,讓台灣的改革與 發展繼續空轉。這是舊體制,只顧一黨、一人之私的舊思維。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他掌握的席次被中國國民黨掠奪十二席之後,初 步反應卻是堅持親民黨的主體性,而不把親民黨被中國國民黨併吞視 為當然,他透露風聲,在無關意識型態的民生、改革議題上,親民黨 與民進黨有合作的空間,親民黨並不是完全被中國國民黨綁樁,作為 無止境之鬥爭的工具。這可望是舊體制內的新思維。
台灣政治因為中國國民黨不認輸在先,「泛藍」發現一加一不等於二 ,不認輸在後,而泛藍仗其在立法院的些微多數,全力抵制綠營的行 政,不但改革成僵局,經濟、民生應有的合理立法也受阻撓,民主體 制蒙上政黨惡鬥的臭名。現在台灣民主政治的運作正處於一個重要的 轉折點:依連戰主意以黨與私為重,繼續惡鬥與對抗,或以台灣人民 為重,使民主政治進入正常運作。
在這個轉折點上,宋楚瑜有機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不像連戰那樣 強行解讀兩個黨的席次是「一加一」,顯示他可能對這個角色正認真 考慮。嚴格來說,論在台灣政治上的貢獻,宋楚瑜雖在李登輝領導下 ,對勸退萬年國會,順利進行全面改選有其貢獻,但台灣民主化之功 歸李登輝屬不爭之論。陳水扁以本土政黨執政,完成政黨輪替,他在 深化台灣主體性,建構台灣主權國家的貢獻,不讓李登輝,而在未來 三年他還有完成憲法改革,為台灣立下憲改之功的機會。
論民主化,功勞輪不到連戰; 論台灣主體意識,連戰避之唯恐不及; 論民主政治正常運作,連戰仍嚥不下一口氣,想仗「泛藍多數」繼續 惡鬥。連戰的舊思維不改,無法在台灣民主發展上有積極性貢獻。倒 是宋楚瑜的新思維,有希望擺脫列寧政黨惡鬥教條,讓台灣民主政治 運作走向健康的大道。
宋楚瑜喜歡引用甘迺迪總統就職演說的警句:「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 些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如果他在這個台灣民主政治發 展的關鍵時刻,換個方式思考這句話:「不要問台灣能給你什麼,自 問你能為台灣做些什麼」,那麼,使台灣民主政治運作走上正軌的功 勞可能非他莫屬。
回顧過去十幾年的歷史,當宋楚瑜站在台灣人民的一邊,推動民主改 革時,台灣人民給他熱烈掌聲,李登輝提名他出任省主席,全力幫他 競選省長,而台灣人民高票讓他當選。但是,在他表現個人權位野心 ,和扮演為老國民黨復辟叾力的角色時,台灣人民給他公平競爭的機 會,並不能給予他所求的權位。也許他認為這並不公平,但這是民主 政治的現實。
如果宋楚瑜真正服膺甘迺迪那句話,現在台灣人民既然不能給予他所 求的權位,他應該思考的是自己能為台灣做些什麼。如果他依連戰的 舊思維,被納入中國國民黨,繼續對民進黨政府抗爭,那不但台灣命 運要空轉,宋楚瑜個人的命運也要空轉。如果他以台灣為重,站在台 灣人民一邊,不失原則的與民進黨合作推動台灣發展所需的立法與改 革,把立法院非理性、一黨、一人之私的對抗,轉換到正常運作,為 台灣利益而良性互動,合作而不失監督與制衡,那宋楚瑜雖不在「其 位」,卻可替台灣作出具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可能親民黨和民進黨,乃至中國國民黨都會有人質疑,親民黨與民進 黨在「統獨光譜」上南轅北轍,豈有合作的道理。但這種想法根本忽 視台灣政治的現實:第一,如果由台灣人民自由投票選擇,會同意台 灣被中國併吞的數字絕不可能「過半」。第二,如果依憲政程序改變 現有國號、憲法名稱、國旗等「國家」圖騰,不論是改成「台灣共和 國」,或廢掉「中華民國」而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可能通 過。任何一個政黨都能掌握四分之一的「少數」,否決如此修憲、制 憲或廢憲。
在這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上,陳水扁已表示不納入新憲的範疇,即使有 個別立法委員或任務型國代提出,中國國民黨一定還有四分之一的實 力可加以否決,因此,「原則問題」的分歧等於不存在,或至少是擱 置一旁。在這種條件下,宋楚瑜手下少數關鍵席位,正好有發揮作用 ,放眼灣利益,使台灣民主摒棄惡性對抗,邁入正常運作的機會。
宋楚瑜是否作出這樣的新思考,第一個考驗將是黨產條例的制定。連 戰把黨產條例視為對國民黨的「清算」,這是標準舊思維,而且用國 民黨「反共」時代所灌輸、令人恐懼與厭惡的共產黨語言來替國民黨 的不義作掩飾。宋楚瑜當過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當然知道「黨產」的 性質與來路,人民對如此黨國不分,濫權取得之「黨」產的不滿,和 中國國民黨運用如此不義黨產在台灣選舉上造成的不公平競爭。通過 黨產條依法「清算」中國國民黨黨產,那是取得公義,建立政黨公平 競爭,大快心心的措施。
走過這一關,宋楚瑜便容易摸索到「能為台灣做些什麼」的答案。建 立台灣民主政治正常運作,在台灣政治史上將是很重要、很令人記念 的篇章。宋楚瑜能領導親民黨走向這條路,很可能便扭轉台灣政治過 去四年的尖銳惡性對抗,而形成大家都認真思考「我能為台灣做些什 麼」的良性互動,理性的合作進行改革與立法,讓台灣真正成為民主 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