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阿扁「反應快」引出的問題

Posted at — Dec 1, 2004

阿扁「反應快」引出的問題 王景弘

「反應快」是陳水扁總統的長處,但也是他的短處。對內事務,政治 角力,反應快表現出劍及履及,有問題便解決的負責態度,同時也更 能掌握民意,發掘問題,主導國家大計的辯論方向。但在涉外事務的 公開反應,最重要還在求其「宜」,在求「適當」,而不是「快」字 掛帥。「快」而「宜」自然很好,「快」而「不宜」便使「快」的長 處成為短處。

涉外事務的公開談話與反應,本來就比較敏感,除非有必要,否則以 少說為「宜」,因為涉外事務有正式溝通管道,彼此立場可透過正式 管道理解、交涉、澄清,而不必公開爭執,突顯分歧。公開談話或澄 清,目的在留下正確紀錄,而不是隔空叫陣。需要隔空喊話的還是限 於沒有正式管道,雙方關係不正常,或國內政治表態。

以此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對陳總統有關選民複決新憲的「評論 」為例,陳總統的「立即反應」雖有行程上的不巧因素,但時間湊在 一起,在新聞處理上便被視為陳總統親自反應包潤石的談話,「快」 是很「快」,但卻屬於「不宜」的一類。

陳總統的反應,在時間上不宜,在位階上不宜。對美國官員的公開談 話,最重要的是要先瞭解美方談話的場合與內容,再決定是否公開回 應、如何回應、何時回應、由誰回應。這次包潤石的「評論」之後, 適陳總統有會見美國議員之日程,陳總統「趁機」把他的憲改理念與 「保証」重申一次,也許時機上很自然,但卻會被解讀為流於急切。 他以總統之尊,出面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評論,也有嚴重位階不 宜的錯誤。論對口單位,國務院發言人談話,可由外交部發言人回應 ,白宮發言人的談話,歸總統府發言人負責處理,國務卿的談話讓外 交部長料理,不宜以元首之尊,親自理會外國發言人的評論。

包潤石的談話,屬於美國政府應付新聞界需要,表達美國政府立場的 例行業務。美國在外交事務上的公開發言,最重要的是總統自己的談 話,或書面聲明,其次是白宮發言人的正式聲明,國務卿的談話,白 宮發言的例行簡報主動談話,國務院發言人主動聲明,最例行的才是 白宮及國務院每天簡報回答記者的詢問。過去的慣例,除非是特別重 大事件,白宮需要表態,否則外交事務問題均由國務院發言人回答。

國務院發言人的簡報,如屬主動宣讀聲明,那是美國政府認為必需例 入紀錄的大事,其他世界各地每天發生的零碎事情,國務院各地域司 都準備一些如非言不及義,答非所問,就是重述美國立場的答案,讓 發言人使用,這些答案基本上只在應付記者,目的並不在公開製造新 聞。記者提出問題,發言人有案可答,是否如記者之願構成新聞,那 不是他的事。他的任務只在說明美國立場,並不是在製造新聞。

包潤石的「評論」並不是他主動「批」陳總統的憲改,而是回答一家 台灣報紙記者的問題時,「重申」美國的立場。台灣媒體報導此事, 雖然提到包潤石是在「回答詢問」時提到陳總統的「四不一沒有」承 諾和美國反對公民投票通過憲法的立場,但這仍非問題的全貌,因為 這可能使人留下錯誤印象,以為陳總統的談話,美國記者很關注,也 認為有新義。其實,陳總統談話根本未成為美國媒體的「新聞」,美 國記者知不知道他的談話都是問題,包潤石的談話也未被美國媒體當 新聞,只有台灣媒體提問,並由政客把這件事當政治議題炒半天。

包潤石雖有例行準備的答詢資料,但他並非不說這些話不可。如果沒 有人問,這些資料只是「題庫」,他不會主動聲明。台灣媒體記者問 他陳總統的說法,美國是否「關切」,及其說法是否違背他就職演說 之承諾,這才有包潤石重申美國認真看待陳總統的保証,和陳總統的 一些主張與建議是否違背他的承諾,應由他自己說明的回答。

如果瞭解如此問答的場合與背景,便不會出現一個以投機、無原則出 名,有「黨主席」經歷政客那種言亂語的反應,說什麼美國說「重話 」,陳水扁碰撞「紅線」。也不應有陳水扁在時機與位階上兩不宜的 情況下,說明他的立場,被視為是對包潤石談話的回應。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對陳總統有許多酸葡萄心態的批評,這次批他對 「美國一個小小發言人」的談話急切回應,卻是不無道理。連戰畢竟 久經官場,還知道什麼官大,什麼官小。台灣選民大概不會要求陳總 統像連戰那樣擺「官架」,但對美國發言人、中國外交部、國台辦之 類的「小官」的公開談話,他還是應避與交鋒,以相對層級官員應付 為宜,元首還是把對方元首當對象,以免再得不知官位大小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