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易將的政治與政策意義 王景弘
美國國務卿鮑爾宣佈辭職,布希總統提名國家安全顧問萊斯接任。雖 然鮑爾說他本來就計劃只做四年,但以他過去四年既未能以外交手段 解決伊拉克問題,復未能團結更多重要國家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用兵, 反而與國防部鷹派勢力多所分歧,他辭職而國防部鷹派勢力未動,顯 示布希總統第二任將更強勢執行他的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
鮑爾出身軍旅,當過國家安全顧問,也以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身份, 指揮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但他出任國務卿, 受國務院官僚體系包圍,被列為布希政府的溫和派。他任上四年,既 整頓也未領導國務院貫徹布希政府政策,反成國務院慢條斯理,寧受 歐洲國家擺佈的多邊主義代言人,挑戰以國防部為中心的鷹派勢力。 他所領導的國務院對「九一一」所造成的衝擊,和美國國家安全的新 情勢,並未能領會,其牽就與拖延作風,深為布希所不滿,而國務院 也成抨擊布希伊拉克及中東政策的主要源頭。
鮑爾擔任布希的國務卿,有他的短處:他並不是布希的親信內圈。他 在雷根與老布希政府任要角,但與小布希關係遠不及副總統錢尼、國 防部長倫斯裴和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與布希關係之接近。國務院的功能 與性質,使他在處理危機上習於慢動作協商,避免獨斷獨行的「片面 主義」,這便和國防部急於在美國境外對恐怖主義作戰的想法相衝突 。他不喜歡出國訪問,未能經常與美國友邦元首、外交部長晤面,建 立密切工作關係,再加上歐洲新起政客也以挑戰美國片面獨斷主義為 樂事,鮑爾雖受國務院內部及國際社會的稱道,卻難見有所作為。
接替鮑爾的萊斯是學者出身,諳俄文,研究美國與舊蘇聯關係。她並 未被列入鷹派,而是傳統的務實派。但她深切瞭解布希的外交、國家 安全想法,也深獲布希信任。她能感受到「九一一」對美國國家安全 所賦予的新意義。她雖然未必完全接受鷹派的想法,但她比鮑爾更能 接受美國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獨斷獨行「片面主義」。
既然布希認為大選結果,顯示美國選民對他國家安全議題的認可與支 持,萊斯到國務院的任務便在整頓這個官僚體系,使它聽命白宮,執 行布希政策。有些民主黨國家安全事務官員懷疑萊斯有此能耐,因為 他們認為萊斯在國家安全顧問的位子上,並未能妥善處理國務院與國 防部之間的意見紛歧,向布希提出可供選擇的建議,到國務院如此龐 大機構,要有效掌握並不容易,久而久之,也可能受本位主義之累。
以萊斯與布希關係之接近,她要反映國務院的看法,自比鮑爾方便和 直接。她的接班人是現任國安會的副手哈德雷,這也使她的處境比鮑 爾優越。但她如果不按鷹派所掌握的布希政策執行,而是依國務院本 位主義辦事,她所面臨的仍是國安主流的鷹派勢力,和在國安事務上 具有重要發言權的副總統錢尼。
國安系統的鷹派勢力,主要是所謂「新保守主義」人物,一些原來屬 民主黨,但不滿其外交、國防軟弱,轉而投入共和黨的知識份子,他 們有的在政府居要津,有的在智庫、學界及政府的顧問委員會有重大 影響。最常被提及的包括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副總統錢尼的幕僚 長李比、國務次卿包頓、總統顧問亞布蘭斯、前國防部助理部長柏理 、前中情局局長伍爾塞、前錢尼之助理克里斯托、和美國企業研究所 的國安研究人員。他們有一套美國安全事務優先及策略設計,其最重 要者在以中東問題為中心,以武力為主要手段,不信任國際組織,不 在乎多邊的要求,先發制人是必要手段。
副總統錢尼不算是他們成員,但他不信任聯合國,以美國利益決定一 切的想法,與他們相符,實際上是新保守主義的最重要助力。國防部 長倫斯裴也不是他們成員,但是他對中東問題的看法,與新保守派同 認為伊拉克的海珊是禍源,非去之中東不得安寧。
在大選前,伊拉克情勢惡化,白宮決策、情報可能誤用、誤判和布希 是否過於急燥進兵,引起爭辯,錢尼、倫斯裴和新保守主義在位者也 成攻擊目標,但布希獲勝連任,而人事調整,走的是主張多邊主義、 溫和派的鮑爾,留下的是鷹派新保守主義成員。北京英文中國日報在 選前重刊前副總理錢其琛的文章,痛批的就是未來四年仍將當家的新 保守主義者。
萊斯並不是中國事務專家,但她對處理中國問題有她的定見。為撰寫 「伏爾康之興起:布希的戰爭內閣史」,對萊斯作過訪問的前洛杉磯 時報外交記者孟慕捷在書中說,萊斯就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初,便認定 與中國的爭執在所不免,但因為中國在二00二年有接班問題,她希 望最好爭執盡早發生,早日過去。因此,布希政府有取消年度美、台 軍事會議,而一次批准大量軍售的作法。
但在未來四年,萊斯要應付的東亞問題將不只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緊 張關係,而且還有北韓的核子武器問題,及中國日益帶擴張與侵略性 的海軍活動。北韓想取巧,觀望美國選舉,希望布希下台,現在它只 有面對布希更高的聲勢。中國自稱對非核子的朝鮮半島與美國有共同 利益,但它並不積積迫北韓接受核子監督,放棄核子武器,使美國不 滿。美國希望中國扮演參予及協調北韓就範的角色,而非只安排多邊 會談,並助北韓要求美國讓步。
中國海軍在日本領域的活動,必然造成中國與日本關係的緊張。因為 中國的經濟發展對石油依賴益深,它與日本爭奪海底資源的動作會越 來越大。日本對中國擴張行動所表現的危機感,將使美國不能不與日 本保持更緊密關係,以對付中國海權的伸張。
在如此新局面下,台灣與美國、日本需要密切的協商與合作,約束中 國打破東亞穩定勢力均衡現狀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