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布希連任與美、台關係前景

Posted at — Nov 3, 2004

布希連任與美、台關係前景 王景弘

儘管說美國總統布希與民主黨挑戰者凱瑞,在台灣政策上並沒有什麼 差別,但布希當選連任應該是台灣所樂見,因為布希在位已經四年, 他對台灣同情與支持的立場是已知數,凱瑞仍屬未知數,他過去的立 場絕不及布希對台灣友善。

不但如此,布希政府的重要外交及安全事務官員,較為台灣方面所熟 悉,互動也較密切,新政府成立後,並不需要再重新調適。相對的, 凱瑞國安、外交系統的檯人物,多的是姿態高,以強勢壓力對付難題 的人。即使是兩陣營對台灣的基本政策一致,但在互動溝通氣氛上, 布希的班子比凱瑞的班子對台灣有利。

如果台灣方面因應得宜,我們可以預期布希第二任內與台灣的友好關 係可以穩定改善,雙方溝通及瞭解可以增進。

我們可以預期布希政府在台灣安全問題上仍會繼續增強。布希政府的 戰略構想,對台灣的戰略地位給予重要的評價,美國對中國威脅台灣 的動作不會漠視。

我們也可以預期布希政府保持公正態度,促台灣與中國雙方以對話緩 和緊張,但不會逼台灣妥協,接受中國的立場。

從美國方面看,布希政府的政策可以歸結為「不變」:以美、中三公 報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依台灣關係法保障台灣安全的責 任不變; 台海問題應由雙方以對話和平解決的立場不變。

但在台灣民主演變過程中,如此不變可以說是無所失,但卻也無所得 。台灣希望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能改變,以符合台灣的現實環境 及民主演變的結果,不要停留在冷戰時代的權宜思考。試想在尼克森 提出不誠實的「一個中國」政策那年出生的台灣小孩,今年已經三十 三歲,不但他當年對所謂兩岸「中國人」堅持「中國只有一個,台灣 是中國一部份」的言詞沒有發言能力,他的父母、祖父母對如此問題 也沒有發言權。現在那一代的孩子已是台灣社會的中堅,台灣民主演 變已容許他們有選擇的自由,美國豈能再拿三十幾年前的強權交易, 限制他們的權利?

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希望美國能順應台灣民主演變,承認 台灣已經是主權國家的事實,這是台灣人民普遍的立場與願望,作為 民主國家榜樣的美國應該能加以體會。

也因為台灣曾被一個外來政權強行統治,被一本台灣人民並未參予制 定,也不是要適用在台灣的憲法所約制,台灣人民有迫切需要制定, 或澈底翻修這部憲法,這是民主國家的常軌,但中國表示反對,認為 制憲或大翻修就是「台獨」,美國也因而對台灣修憲、制憲議題大起 敏感,這是很不幸的事情。面對這個問題,美國與台灣應多作高層溝 通,以增進瞭解。台灣人民也應自己表現志氣,在選舉中作出展現民 意的選擇。

陳水扁政府在未來四年對美工作,更更注重實質的改善,厚植友誼, 而不必急於枝節性質的宣揚。美國對台灣最重要的只有兩個問題:主 權問題與國家安全問題。在主權問題上,消極的一面是防範美國承認 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積極一面則要為美國承認台灣主權獨立國家的地 位鋪路。在國家安全方面,如果政府不能領導人民正視自己國家安全 受到的威脅,建立防衛自己,嚇阻對方侵犯的決心,則美國對台灣的 信心將打折扣。

在未來幾年,布希政府可能要為收捨伊拉克善後,把精神集中在中東 、波灣、反恐怖作戰上。中國雖在美國反恐作戰佔些便宜,但北京對 布希政府國安系統由新保守派當權,堅持美國最高優先,「片面主義 」,不惜制先使用武力的作法感到不滿。美國「片面主義」當然就削 減了其他強權的發言、參予決定的機會。中國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 可能誤判軍情,以為布希會落選,在選前由英文中國日報發表文章, 痛斥美國外交的獨斷獨行。中國事後被迫澄清,宣稱錢其琛未接受訪 問、未替該報撰稿,也未授權發表該文。但那還是暴露北京偏好凱瑞 「多邊主義」的心態。

布希國安系統新保守主義在伊拉克陷入泥沼之際,備受抨擊,對伊拉 克戰爭及經濟議題,凱瑞攻勢最猛,佔盡優勢,但在反恐怖主義、國 家安全議題,布希佔絕對優勢,現在布希選民票淨贏凱瑞三百萬票以 上,可以肯定他的反恐怖及國家安全事務能力受選民認可。如此結果 ,那些等待布希下台的歐洲政客、北韓甚至中國等國家可能很失望, 但布希重獲選民信托,在處理伊拉克善後、北韓及伊朗問題上將將有 更強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