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與東亞新情勢 王景弘
共產主義體制實驗失敗,使中國共產黨失去其統治中國的意識型態工 具,中共向資本主義制度投降認輸,為繼續保持其「一黨專政」,不 得不打出「穩定」與民族主義大兩面大旗,以經濟發展為主,政治改 革先擺一邊,希望飽受窮苦之害的人民,以民族「興起」為重,而不 要急於民主的邁步。
但民族主義是一刀的兩刃,拿它來激勵民心士氣,固然可以凝聚以「 中國崛起」為重的共同目標,轉移內部的不滿,但這一股力量一釋放 ,卻不免發生霸氣、排外的症狀,激發其他國家的猜忌,和同樣民族 主義的抗衡。
中國在近代史上受過列強欺凌,對歷史有選擇性記憶,習慣記仇,自 卑情結容易暴發自大情緒,它貧窮、落後、勢弱一個多世紀,現在北 京利用中國無限的廉價勞工吸引外資,成為勞工密集工業的大工廠, 賺入鉅額外匯,沿海城市呈現快速發展。隨財富的累積和與外界的接 觸,中共用以轉移內部政治問題的民族主義,對外開始發生衝突性後 果。
西方媒體與學者以「中國崛起」來形容中國尋求「富國強兵」的現象 ,但「崛起」明顯並不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說法,因為沿用「崛起」一 詞的學者,主要認定國際社會在上一世紀初未及時和適當因應德國的 崛起,以致德國走向霸權主義,在歐洲造成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中 國的「崛起」與「中國威脅論」的雙胞胎,正表現國際社會對中國「 崛起」的疑慮。
胡錦濤、溫家寶顯然瞭解被貼上「崛起」與「威脅」的標籤,對中國 的國際處境不利,於是找人玩文字遊戲,把「和平」的口號加在「崛 起」之前,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成「大國」,有如日本戰後的經濟重建 成強國,目標是和平,並非威脅。問題是北京的行為,與「和平」的 口號不符,而崛起本身就帶霸權意味,中國靠外資投入生產及出口, 在沿海城市經濟「起飛」,便自稱「崛起」,似乎自己貼金。
儘管「和平崛起」之詞,又告放棄,改以「經濟發展」,但它的經濟 發展、民族主義抬頭、「東亞經濟區」的構想、對天然資源與原料的 需求與競爭,都不可避免的與東亞鄰國相激盪,民族主義與經濟利益 的因素相結合,勢將對地區政治、安全、穩定形成重大隱憂。
中國有嚴重的反日情結,最近與日本足球賽不認輸,進行反日大示威 ,對日本隊喊「殺」,只是反日情緒的最新事例。中國利用日本曾對 中國發動侵略,不斷灌輸仇日教育與宣傳,並存心把日本壓制在戰後 有經濟實力,無政治、軍事發言權的次等國家地位。但是,在中國「 崛起」,經濟上威脅到日本製造業,軍事上威脅到日本國勢與安全之 際,要日本默默接受中國霸權,那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民族主義抬頭,日本民族主義也在抬頭,小泉首相拜祭靖國寺, 中國抗議無效,決計不同意小泉訪問北京,小泉也不在乎。日本以國 際反恐名義,積極打破日軍不介入國際安全行動的設限,同時也加強 與美國防衛合作,強化國防能力,表面上對付北韓,實際上便在制衡 中國的「崛起」。
中國的「崛起」並不是那麼良性,合乎鄰國利益。北京想在東亞形成 一個大經濟圈,由它支配,基本上排擠美國和日本的利益。中國經濟 發展大幅增加能源、原料的消耗,它自己本身並沒有足夠的資源,結 果不免要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競爭原料與能源。第二次大戰之 前,日本要建立以它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為掌握原料與能源 ,如不能和平取得,便以武力奪取,最後它選擇對制止它取得資源的 美國開戰。中國「崛起」造成的資源爭奪,勢將產生新緊張。
除了中、日這一組民族主義對抗,現在又因為歷史激情,引發中、韓 另一組民族主義對抗。中國喜歡選擇性利用歷史、解釋歷史,來達成 其霸權野心,它毫無現代國家觀念的用一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 領土一部份」,作為它企圖併吞台灣的根據,對台灣的抗議不予理會 ,現在總算惹上高麗民族主義,用樣用歷史與中國算舊帳。
南韓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之一,而中國是南韓的最大貿易伙伴,但算 起千年舊帳,南韓的民族主義絕不遜於中國民族主義。南韓對中國學 界專案研究高句麗王國,而其外交部根據學術研究界定歷史,認為當 年高句麗王國,只是「中國」朝代的一個藩屬,而非一個「獨立國家 」,這便傷了韓國人的自尊心,因為韓國人認為高句麗是他們政治、 文化的源起,遼東半島、滿州大部份都是他們祖宗高句麗王國的領土 ,現在還有幾百萬韓鮮人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
中國以千年前高句麗為中國屬地的概念,作為它併吞滿州一帶土地的 正當理由,但這正碰上韓國人的神經,韓國掀起一片「反中」巨浪, 輿論出現警告「中國中心主義」的危機,中國民族主義的威脅,和「 中國」自我中心支配亞洲的企圖。韓國國會議員認為中國是重要經濟 伙伴者,從年初的百分之八十,一下降到這個月的百分之六。甚至有 議員提案,要廢止界定中韓疆界的一九喩九年條約。
歷史的舊帳一算,便不會那麼容易了,中國想盡辦法要緩和民族主義 抬頭的中韓對決狀態,建議加強互訪,及建立學界交流,但是,韓國 也有韓國的打算,南韓想回復高句麗王國的榮耀,成為一個擁有核子 武器的現代國家,他們更不甘心朝鮮人在東北未得到合理待遇,這種 民族情緒註定要和中國的民族主義發生矛盾對立。
南韓難以單獨對抗中國民族主義,在中國「崛起」及霸權態度下,南 韓的選擇,只有增加對北韓的投資與援助,及採取強化與美國及日本 合作的措施。與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相比,美國和日本並沒有損 害韓國利益的企圖。
中國軍費、軍力不斷增強,利用其經濟機會不斷施展其政治影響力, 而其把亞洲視為其勢力範圍的意圖至為明顯。美國的「霸權」受到中 國反對,東南亞若干國家反感,中國雖自稱是「和平」崛起,它的作 為卻帶霸權意圖,這種「崛起」同樣要受到地區國家的抗拒。中國能 民主化,不知尊重自己人民與鄰國,不能自己找到自信與安寧,不論 如何包裝,它的「崛起」都要遭遇國際社會的疑忌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