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二任:高舉自由民主大旗 王景弘
美國總統布希連任就職演說,高舉自由民主的大旗,並以促使專制暴 政絕跡為目標,他表達的理想主義信念與雄心被認為是甘迺迪一九六 一年就職演說以來所未見。
如果他把就職演說的理念化為具體政策,沒有雙重標準的嚴格執行, 胡錦濤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將坐立難安。
如果他言出必行,不打折扣,陳水扁總統被迫一再重申的「四不一沒 有」,和所謂「公投最好不辦」也可以束之高閣,台灣不必再因專制 政權的威脅,而犧牲自由與民主的原則。
但是,布希高舉的自由民主大旗,有它崇高理想的一面,也會有它含 糊實際的一面。作為標誌布希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他要推展自由與民 ,掃除專制暴政與恐怖的宣示,與美國傳統理想相聯結,是一份未來 的歷史文獻。他的信念是一個長期努力的目標,他並沒有說要如何、 及何時達成這個崇高的理想。他談的是抽象的原則,而不是具體的政 策。
把它當布希二任外交政策的指針看,布希的自由民主大旗,卻有針對 世界新情勢的明確認知。這項認知是美國知識界「新保守主義」的看 法,也是「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之後,布希 外交政策的主軸:只有自由與民主體制普及,美國與世界才能更安全 與和平。布希政府認定動盪最激烈的中東地區,沒有民主改革,只會 滋長仇恨與恐怖,危害和平與安全。因此,他去年宣佈尋求中東和平 的政策,便以鼓勵中東國家改主改革為重點。
現在布希把這個原則再加提升,論定「美國境內自由的續存,日益依 賴其他國家獲得自由。今天世界和平的最佳希望是自由在全世界各地 擴展。」布希經過「九一一」有此體驗,台灣過去幾十年歷史,對此 體驗更深:它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安全不斷受到中國這樣一個不民 主、不自由國家的威脅。如果自由與民主在中國取得勝利,台海的情 勢就不應有現在的不確定感與危機。
基於美國自由與世界其他國家自由、民主的成長息息相關,布希宣示 美國的政策是要「在各民族與文化尋求及支持民主運動及體制的成長 ,並以結束世界上的專制暴政為最終目標。」他說,美國將表明「與 美國保持良好關係,需要當事國政府善待其人民,藉此鼓勵其他國家 的改革。」這席話對北京可能很剌耳,但對許多期望民主改革的中國 人民卻是精神上的鼓勵。
美國支持民主改革的政策,應用到中國可能就有雙重標準。卡特政府 高舉人權外交大旗,卻可以無視中國當年比現在還嚴重的摧殘人權, 而與之建交。雷根是反共健將,但為反蘇聯那個特大號「共」,而以 不同標準對待中國這個小號「共」。老布希眼看天安門的鎮壓與屠殺 ,卻表面強硬,私下急於重修與中國關係。柯林頓強調要人權與貿易 優惠掛鉤,卻虎頭蛇尾,被迫給予永久最惠國待遇。
布希政府可能還是以中國在北韓、大舉毀滅武器擴散問題上的合作, 及經濟、貿易上的利益,而給予雙重標準。例如,新任國務卿萊斯在 參院的任命聽証中,提到當前世界六個專制暴政的前哨,包括古巴、 緬甸、伊朗、白俄羅斯、北韓及辛巴威,就是沒有提中國。實際上, 中國與古巴、北韓是目前僅存的典型共產主義專政,中國人民連要公 開追悼反對以武力鎮壓天安門學生示威的趙紫陽都不可得,但萊斯卻 沒有把中國列入專制暴政的「前哨」。
依萊斯作証時所提出檢驗自由社會與否的標準:「如果一個人不能到 城市廣場自由表達意見,因為有被捕、被關、或受身體上傷害的憂慮 ,那他是活在一個恐懼的社會,而不是自由的社會。」依照這個標準 ,中國是一個恐懼的社會,而依萊斯的主張美國應「努力不懈,直到 每一個生活在恐懼社會的人最後都贏得他們的自由為止。」
中國可能仗著它「國家大」,在聯合國據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 不會把布希的理想化聲明當一回事,但它政權的屬性和它對外事務有 破壞地區均勢、穩定及損害美國利益的傾向,使許多美國政府內外人 士認為它是美國的潛在敵人,而中國也有許多政府及學界幹部認為美 國對中國政策,基本上還是要以和平方式達成中國政權的改變。美國 與中國在自由民主價值體系上明顯的分歧,中國不施行民主在內部引 起的問題,或對外破壞和平與均勢的作為,都將衝擊與美國關係。
布希就職演說高舉自由民主大旗,最重要的意義是他並不因為陷入伊 拉克困境,而改變推展自由與民主才能保障美國及世界和平與安全的 理念。他沒有明提伊拉克或阿富汗,但是,他的說詞實際上即在為使 用武力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建立民主而辯護護。布希提出的理想,將由 新任國務卿萊斯執行。
萊斯在參院聽証時,已經把布希這個長程目標列為她工作的重心,她 提出當前美國外交的三大任務,全部與自由民主有關:團結民主陣營 以建立基於共同價值及法治的國際體系; 強化民主陣營以對付共同威 脅,及在全球推展自由與民主。她所稱「歷史最明確的教訓是當自由 盛行時,美國及世界都更安全」,正反映布希就職演說的主題,而她 宣示美國必需運用外交以建立有利於自由的均勢,更反映美國外交要 藉推展自由民主,以保障和平與安全的任務。
萊斯把日本、韓國及澳洲視為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嚇阻共同威脅與 促進經濟成長的主要伙伴,而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置於此主要伙伴之 下,宣聲美國與中國在共同利益問題上正建立「坦率、合作及建設性 關係,但仍承認我們在價值問題上有很多分歧。」這是比較務實的立 場,不但改變美國傳統上在東亞以日本或以中國為重的選擇,而且把 日、韓、澳列為在地區的「主要伙伴」,正反映布希所宣示以自由民 主為重的標準,這是布希二任外交政策可喜的現象。
中國沒有自由與民主,台灣安全與和平深受威脅,布希的理想與認知 與台灣的體驗正符合節,希望布希總統能執著自由民主的理念,盡最 大影響力,促使中國改革,讓中國人民獲自由與民主,也讓它鄰國的 安全與和平免於中國專制暴政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