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對抗」:國民常的口號政治 王景弘
中國國民黨喜歡批判民進黨政府「口號政治」,或「口號治國」,也 許他們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但如此批判有兩大失策:政治口號並非罪 惡,而是領導所必須;論口號政治,民進黨仍遠不及國民黨。
政府或政黨設定的複雜政策,為使目標眉目分明,便於宣導,常形成 簡短的口號,流傳於世。美國羅斯福總統開始社會福利制度的「新政 」,杜魯門總統對抗共產主義擴張的「杜魯門主義」,詹森總統應付 民權及社會福利的「大社會」,乃至前蘇聯主席戈巴契夫的「開放」 ,「新思維」,都是簡明的「口號」。
國民黨的老祖宗叫我們喊「反攻大陸」,「殺朱拔毛」,「擁護領袖 」,「三民主義萬歲」,也不知道喊了多少年,又有多少人相信這些 口號,或探究這些口號代表什麼意思。美國人還好意勸過老蔣,明知 其為假,卻年年喊反攻大陸,年年說「今年」是「反攻大陸年」,只 有折損政府信譽,毫無益處。但蔣介石已經淪落到不這樣喊不能過日 子的程度。
口號政治之罪惡,在它的濫用與誤用。檢驗口號是否被濫用或誤用, 最基本的標準在它是否真誠代表一套可行政策,或只是為政治目的而 編造的騙人神話。也要看口號的前提是否合於事實,或只是胡亂抄書 ,照本宣科,不知所云。
民進黨政府的人馬受國民黨教育,也只領教過國民黨的口號政治,他 們的統治之術難免也受國民黨手段影響,常流於官僚文字遊戲,慣用 泛泛之詞,但論口號政治,民進黨還不致於淪落到蔣介石那樣閉著眼 睛「呼口號」的德性,也還比不上現在角逐大位者那種脫離現實,依 黨棍文稿照本宣科造成的笑話。
想捲土重來的國民黨主席連戰,最近提出所謂二喩喩四年大選的四個 主軸,就是典型脫離現實的口號政治,和他習於照本宣科,不知所云 的作風:創立清明政治對抗目前腐化黑暗貪污的政府; 創立有效率的 政府對抗目前搖擺不一的政府; 創立活力經濟對抗停滯不前的政府; 創立光明正義社會對抗現今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
這「四個對抗」看來義正詞嚴,卻難以著力,而且令人覺得連戰更像 在競選「中國國家主席」,想要奪胡錦濤那個位子,而不是要陳水扁 的位子。難道連戰或他坐在冷氣房裏的黨部高幹有証據証明「目前腐 化、黑暗、貪污」比國民黨政府時代嚴重? 選民相信國民黨政府比民 進黨「清明」? 民進黨政府可能因為沒有掌握過國家機器,又受國民 黨官僚的抗拒,施政不順利,卻犯不上「腐化、黑暗、貪污」的罪名 。民進黨政府效率有待改進,但國民黨卻無法否認民主體制的效率絕 對比不上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體治,而民進黨政策「搖擺不定」,有 相當程度是泛藍立委接受黨主席指示全力扯後腿所造成。
沒有任何政府不想創造活力經濟,更沒有任何政府要讓經濟發展停滯 不前。但經濟成長有它的循環期,台灣經濟成長要靠國際市場和國際 競爭。台灣目前經濟困境一方面有國際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又有中 國開放以後,以更低廉的土地與勞力吸引外資,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 界不顧風險,紛紛赴中國設廠,而台灣內部產業又未及時升級,發展 適合台灣人口、教育程度,在國際間有競爭能力的新領域。這並不是 三兩年的問題,也不是換一個政府立即能解決的問題。日本泡沫經濟 破滅,十幾年還翻不了身; 美國泡沫剛破,現在失業率還在上揚。
泛藍的立場要不顧一切與中國「三通」,要加速與中國經濟結合,鼓 勵商界到中國投資,如此政策,先不論台商賺不賺錢,首先受害的是 台灣的就業機會,也就是台灣勞動界的收入。台商到中國投資賺不賺 錢,台灣無法監督,政府也沒有稅收。如果他們賺錢,而且錢也匯回 台灣給他們家使用,那麼台灣是造就了一個新階級,而犧牲勞工階級 ,出現連戰要「對抗」的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
連戰照本宣科提出要對抗貧富差距過大,正是他最「可愛」,最脫離 現實的表演。台灣的貧富差距並不是最嚴重問題,至少沒有泡沫經濟 未破前那樣嚴重。但假定這種差距已經夠嚴重,解決問題之道在財富 的重新分配:補助低所得者,如減免其稅,提供教育、生活補貼、保 障最低工資,及「劫富濟貧」,以提高高收入者的所得稅,贈予稅、 遺產稅等方式,壓低富人逾富的「非正義」社會。
連戰家財用「萬貫」已不足以形容其多,他女兒結婚禮堂用花開銷, 金額超過一般公務員一年薪水收入,在台灣應屬於「富」人的一類, 他有心對抗貧富差距自然令人動容,但他是否願意以身作則,提出一 套「均富」的辦法,讓升斗小民的女兒結婚時,禮堂也可以佈置得花 團錦簇?或者保障低收入者全部提升到貧窮線以上?
很明顯的,藉提高工資以改善貧富差距,會提高生產費用,只有把資 本家嚇跑。提高對富人的稅額也會減低資本家投資意願。泛藍常以中 國的經濟「充滿活力」來把台灣的「停希不前」比下去,但他們卻不 提中國經濟活力從那裏來:他們靠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工,願意不受保 障的被剝削,以吸引外資。他們也願意犧牲社會主義「均富」,或「 均貧」的原則,「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致造成有人特權經營, 投機倒耙,盜取國家財產致富的嚴重貧富差距現象。
連戰依黨棍文章宣示,喊要以光明正義社會「對抗」貧富差距,卻不 提如何「減低」貧富差距,這就是標準唬人的口號政治。
他提出如此所謂選戰主軸,突顯的是泛藍找不出對它明顯有利的議題 。他不提泛藍的「一中、統一」,也沒有「三通」的口號。泛藍立委 包山包海,以立法權主導行政權在選民心中的惡劣形象,和要求國會 改革的呼聲,也引不起他「改革國會」興趣。他只知道要「對抗」, 卻不知道重點在「解決」問題。
連戰「四個對抗」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同樣是自己講了爽的口 號,有的不合事實,有的要自己檢討,自負部份任,有的可能連他自 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還能叫選民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