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胡會談:台灣不是「問題」 王景弘
美國總統布希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之後,美國政府官員對隨行 白宮記者簡報,他的開場白主動提出兩國元首討論的重要議題:北韓 、煞死疫、反恐怖作戰及大舉毀滅武器擴散等問題。
之後,媒體記者提出三十三個問題,沒有一個問題涉及台灣。最後簡 報官員才提示:「沒有人問關於台灣的問題? 你們都睡著了? 」這才 有人問:「台灣怎麼樣? 」
布希政府官員自稱是「忘記把有關台灣的問題放在開場白」,而竟沒 有人發現。美國政府官員簡報很細心,不會有「忘記」的現象。他不 把「台灣」議題列為開場白,目的在顯示它並非「主題」,如果有人 問再回答。但美國媒體記者也不認為台灣會有何新聞,致連問都沒有 人問,而美方不願中方自己選擇性表述,最後還是提示媒體,以問答 方式為之。
「布希重申美國基於三項公報、台灣關係法及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一個 中國政策」,也沒有成為美國媒體的「新聞」。
在中國胡上、江下交班之後,這是布希首度與胡錦濤會談。照傳統規 距,布希和胡錦濤都要對「台灣」如此執的舊問題表態:布希要說明 他的基本政策,對原來中國領導人的承諾未變。胡錦濤更要重申中國 的立場,以列為一貫紀錄。如果他避而不談那才是大錯。
有關台灣的討論,布希政府官員只說明了幾句話,也沒有人再追問: 「關於台灣,布希總統重述我們基於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不支持台 灣獨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國方面基本上接受布希的陳述,並稱那是 積極性的。他們倒還說他們關切台灣走向獨立的勢力。布希總統說, 我們不支持獨立。
「但是,布希總統還說,在該立場下,如果必要,我們將盡可能幫助 台灣自衛。一如我們在台灣關係法所說的,我們將提供必要的防衛性 武器。」
對中國而言,布希所說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三個基礎,有兩個是 它所尋求者,即三公報與「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台灣關係法」卻 是它所堅決反對,因為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法律,也是美國政府保障 台灣安全,尊重台灣人民不在中國武力或脅迫屈從、投降的基礎。胡 錦濤如說「基本上接受」,那是他說錯話,或中國立場改變。
「三公報」與「不支持台灣獨立」,其重點都在台灣的安全與主權問 題。「八一七公報」對美國軍售的質與量有含糊的限制,但這些限制 實際上已經在一九九二年美國出售 F-16 戰鬥機給台灣之後澈底打破 。關於主權問題,美國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只 說雙方的爭議應以和平方式解決。這是美國為保障台灣安全必需保留 的立場,否則美國軍售台灣便要落人干涉「內政」的口實。
「不支持台灣獨立」是尼克森時代開始的舊話,它的意義也很微妙。 尼克森對中國總理周恩來作此秘密保証時,蔣介石公開喊要光復大陸 ,實際上是保住政權,以行「兩個中國」之實。周恩來要尼克森、季 辛吉保証美國不支持在美國及其他地方的「台灣獨立運動」,尼克森 作了如此保証,而且也保証「不支持兩個中國」。
換句話說,中國硬要把台灣的可能出路都堵死,逼台灣與它玩它自認 包贏的零和「一中」遊戲。它也要逼美國不要承認台灣為國家。
但這都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前,也都是美國總統的片面承諾,這種政策 並沒有永久的效力,新政府必需重申承諾,否則便可解釋為政策改變 ,原有承諾不再有效。
「不支持台灣獨立」,就和「一個中國」一樣,意義並不明確。美國 用「不支持」,意,即「不介入幫助」,帶「與我無干」,置身事外 的意味。因為「不支持」的意義消極,中國及其同路人不甘心,便使 用移花接木之術,把它說成「反對」。在蔣介石時代,美國表示「不 支持」中共政權進入聯合國,蔣介石認為美國立場不夠堅定,應該用 「反對」中共進入聯合國,可見兩者意義之差別。
因為什麼叫「台灣獨立」,並沒有一致的定義,美國「不支持台灣獨 立」實際上是應付中國的一句空話。「獨立」的相對是「不獨立」, 也即原來是別國的一部份,現在要從該國「獨立」出來。問題是台灣 從來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它本來就是獨立於中華人 民共和國之外。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聲明台灣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
美國在外交上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實質上卻視台灣為主權國 家。台灣關係法便規定美國法律提及或涉及「外國」、「外國民族」 、「外國國家」「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時,此等名詞應包括台灣, 此等法律亦應適用於台灣。
美國可以依其政治利益,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是它並不能 反對台灣堅持自己是一個主權國家。李登輝宣稱台灣是主權國家,陳 水扁出任總統後也明白宣示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美國政府反應如何 ? 它強調中國對台灣安全構成威脅,繼續提升對台灣的軍售。照美國 的定義,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主張都不是「台灣獨立」,否則美國繼續 軍售的立場已經在「支持台灣獨立」。
美國依它自身利益,未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也不承認中華人 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它過去強調「台灣問題」應由台海雙方和平 解決,但這次布希與胡錦濤會談後的簡報,並沒有使重述這句話,而 是引述布希對胡錦濤更明確的回應:在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下 ,「如果必要,美國將盡力台灣自衛。」
過去美國總統都以「和平解決」的外交詞令來應付「台灣問題」,但 此次已不再使用「台灣問題」,這對台灣有利。「和平解決」帶有「 催促解決」的壓力,說多了對台灣並沒有好處。布希對胡錦濤表示盡 力助台灣自衛的決心,那比他前任的用法更直截了當:美國立場不支 持台灣獨立,但是「如果必要」,意即如果中國用武,美國將盡可能 助台灣自衛。
中國和它的傳聲筒喜歡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作文章,其 實,台灣已經沒有要不要獨立的問題,只有要不要被中國併吞的問題 。北京和他們在台灣的同路人,眼看美國在兩次波灣戰爭,和在波斯 尼亞使用的精密武器,深知企圖以武力併吞台灣,冒與美國衝突的危 險,無異自取滅亡。它唯一選擇還是對台灣進行統戰宣傳,誤導人民 ,製造混淆,讓台灣人民「懷憂喪志」,對自己國家前途沒有信心, 從內部瓦解台灣。這是台灣人民不能不警覺,和不能沒有的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