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以主體性重建台灣信心

Posted at — May 30, 2003

以主體性重建台灣信心 王景弘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二千年大選慘跌一跤,仍不甘心,以捨我 其誰的偉大勇氣,要在二喩喩四年重賭一次。他打出新競選口號:替 台灣找回信心。

「替台灣找回信心」的口號動人,也應該是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共同 努力的目標。但連戰應理解,要替台灣找回信心並不一定要「執政」 ,坐上總統大位,此其一; 他要替台灣找回信心,但在二千年大選, 台灣選民對他的「信心」最低,此其二。

想坐總統大位,卻無力提高選民對自己的信心,而想攀第二名來補充 他的第三名,捨根本而就權謀,只暴露他所謂「替台灣找回信心」是 是言行不符的競選口號。

如果連戰真的有心,他應該效法他的老搭檔蕭萬長,不必執政也可以 為台灣發展與福祉出力; 不必等到不可期的大位,也可以幫助台灣找 回自信。如果他有這種只要台灣好,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他會贏得 更多台灣人的敬重。

要找回台灣的信心,最基本要務在確認台灣的主體性:台灣是一個不 折不扣的主權國家,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不是美國的一部份,也不是 日本的一部份。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二千三百萬 人民是為自己國家,自己子孫的生存發展而打拼,不是在替殖民國打 拼,讓殖民國或殖民國心態者決定其命運。

要找回台灣的信心,需要人民有安定感、對前途有確定感、對台灣有 使命感。這份安定感與確定感是台灣的獨立自主,而不是依附中國, 等待重回殖民地地位。

如果連戰有心,他不必執政,現在便可以為找回台灣的信心作出極大 貢獻,因為他「黨主席」的位置,雖無公職地位,卻可依列寧政黨的 傳統,對其黨員、舊殖民統治階級政客及文化、傳播界呼風喚雨。

台灣信心受創,有兩個主要因素:第一,外來殖民政權的舊統治階級 自認高人一等,看不起依民主程序選出的本土政權,第二,國民黨統 治階級潰敗後,它的政客、它的統治機器,和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大中 國主義者,傾全力打擊台灣的信心,凡事看中國臉色,凡事與中國掛 𤨒,凡事中國最好。

連戰要找回台灣的信心,現在便可以進行:以他「中國」國民黨主席 的權威,制止大中國主義者對台灣主體性、台灣自信心不分青紅皂白 的惡毐打擊:

第一,責成其黨籍立法委員善盡立法職守,以台灣主體、台灣利益審 查法案。制止黨籍立法委員有失身份的濫權與言行。立法委員要討論 的是國家政策、國家利益、為人民福祉著想之立法,他們不能領國家 高薪,而幹下流黃色刊物記者的工作。

第二,把國民黨頭上的「中國」拿掉,讓國民黨脫胎換骨,成為認同 台灣為主權國家,與二千三百萬人民成生命共同體的民主政黨。國民 黨所謂「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意識型態必需去除, 台灣才有一個明確努力建設的目標。國民黨等待台灣被中國拿回去當 殖民地那種不確定感,只會打擊台灣的信心,和影響國家的建設與人 民福祉。

第三,支持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改革,去除大中國主義殖民地教育教 材的偏差。殖民地教育灌輸的大中國主義觀念,選擇性、誤導性解釋 中國歷史,鼓勵學生去「認同」中國,絕非找回台灣信心之道。

第四,鼓勵過去賴國民黨特權保障,作為國民黨統治機器的媒體,在 自由民主的台灣,扮演重事實、客觀、公平的健康角色。健康的媒體 可以教育和監督社會,提供正確資訊,防範任何公私機構濫權。現在 舊統治階級控制的媒體濫用自由而輕忽責任,角色錯亂,不分事實與 虛構,只知政治鬥爭,並抱著寧可把台灣變成香港地位的心態。這些 所謂統派媒體的作為,以蔣介石政權的用語即「打擊民心士氣」,現 在他們要打擊的就是台灣的信心。

當然,我並不是要連戰去干涉統派媒體所享受的新聞自由,統派媒體 如認為香港媒體工作者的日子比好過,他們主張台灣成中國的香港, 那是他們的自由。但是,鼓勵他們信守新聞專業及倫理,不要無理性 的打擊台灣信心,絕非干預他們的自由。

第五,責成其黨籍立法委員支持公投法:民主體制人民應有公投的權 利。國民黨自己想像中國臉色而反對公投立法,實際上即在否定自己 主權國家地位,中國對台灣內政享有否決權,這就是打擊台灣信心。

連戰是否願意高抬貴手,讓他的黨徒不要再打擊台灣信心,我並不樂 觀。台灣人民也不能寄望於這些大中國主義的舊殖民者放棄他們已經 僵化的思考。找回台灣信心需要台灣人民自己努力,而這些努力最重 要的便在認清及認同台灣的主體性:

第一,台灣與中國各有不同領土、人民與政府的的主權國家,台灣與 中國並沒有「統一」的問題,更沒有「統一」的歷史宿命。中國對台 灣的要求是霸權,而非主權。台灣的主權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中 國的主權在中國自己的十二億人民。台灣要努力的是維護和鞏固主權 ,而不是地位未定,等著被中國併吞。

第二,台灣的客觀條件雖有限,但二千三百萬人口在世界上已屬大國 ,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發展,在國際間有競爭力。拿台灣的土地與人 口去和中國比而自嘆不如,那是比於不倫。如果台灣工資也要向中國 的工資看齊,台灣將倒退到悲慘不堪的境地。台商如果只會利用中國 的廉價勞工、土地和腐化制度,其競爭能力很快會消失。

第三,台灣過去的發展借助歐、美、日本的教育、技術與經驗,現在 中國的「現代化」也是從學蘇聯,轉到向歐、美、日本借鏡。中國傳 統文化及教育,特別是國民黨搬到台灣的殖民教育與文化,並不適於 現代民主、經濟、科技的發展。中國學生大量到歐美,取法乎上,台 灣學生卻「留學中國」,取法乎下,這不是重建台灣信心之道。

第四,以香港為鏡,被中國吸入其大黑洞,有百害無一利。過去百年 ,台灣遠離中國黑洞,逃過多少疫疾、革命、造反、動亂。香港從英 國殖民地變成中國殖民地,雖言「自治」,實際聽命北京,而其經濟 被吸入中國黑洞,工資下滑,失業上升。台灣只有堅持自己主權國家 地位,才能找回信心,找到在國際間發展的出路。寧為雞頭毋為牛後 ,台灣要堅持自己的主體性,不能在擺脫一百年殖民地統治,自己當 家作主之後,再回頭淪為殖民地。

台灣已經成為民主國家,人民便應有台灣主人的意識,不但對政府有 權監督與批評,對舊統治勢力殘餘不分是非的反台灣的言行,也要勇 於質疑、挑戰和抵制,不容台灣的信心任由大中國主義舊殖民者的糟 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