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伊拉克:布希重建美國威信 王景弘
美軍進兵伊拉克,不到三週坦克長驅直入巴格達,海珊政權崩潰,伊 拉克人民慶祝「解放」。美國總統布希對海珊政權的結局,作一句低 調的評論:「現在他應該瞭解美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美國「言而有信」是布希對付恐怖組織及大舉毀滅武器擴散問題的基 本原則,也是他對重建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步:為保護其國家安全,美 國不惜採取單獨行動,或與利益相符國家合作,對不遵守國際義務的 國家採取行動。
對伊拉克用兵,表現布希政府的意志力,和美軍武器裝備與作戰能力 。不同地區及不同意識型態的國家,對美國用兵的目的會有各種不同 解讀,但他們都不能忽略在九一一事件以後,布希政府展現的堅強意 志,和美軍的戰力。
布希對伊拉克用兵之前,受到美國國內、國外許多質疑。美國國內以 前朝柯林頓政府官員為主,他們力促避免片面、單幹方式,而走多邊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逐步解決伊拉克問題。甚至老布希總統的手下 老將,也抬出他們當年結合國際社會,經聯合國授權,進行驅逐伊拉 克,解放科威特的多邊作法,來批評布希的獨行俠作風。
有些退役將領,電視上談兵,依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五十萬大軍集結 ,空軍先炸三十九天的原則,指控美軍作戰計畫兵力不足,躁進結果 易受更多傷亡。
在國際間,大部份阿拉伯國家領袖雖樂意看海珊垮台,卻畏懼阿拉伯 民族情緒高張,寧可束手旁觀,不像一九九一年那樣賣力助陣。北約 盟國的土耳其國會否決美軍借道開闢北線作戰,而同為北約盟國的德 國與法國,以不誠實方式,要借聯合國節制美國的片面主義,公開奔 走與美國對抗,並揚言要行使否決權,封殺授權美軍用兵之決議。
以德、法之心態,他們可能還希望美軍在伊拉克吃一次大虧,挫挫美 國銳氣,讓美國回到接受多邊主義行事。
但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可能使這些批評和盤算盡皆落空。戰事的進 行証明美國情報估計相當正確,美軍有迅速應變的作戰能力,而直取 首都巴格達的戰略是速戰速決,減少傷亡之道。快速是國防部長倫斯 菲的最高要求,他不但不待重裝備的第四步兵師抵達便展開作戰,而 且在南方補給車隊受狙擊,前線補給偏低時,也不同意緩進整補,而 是全速推進。
當然,美軍對付伊拉克,基本上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伊拉克軍隊裝 備、訓練、士氣、領導都有問題。它的指揮、控制沒有眼睛、沒有耳 朵,根本不知道美軍如何前進。美國的高科技裝備,從衛星、無人偵 察機到巡邏機可以把敵方動態傳到地面的作戰部隊,而地面作戰部隊 可以提供空軍攻擊目標的正確位置。空中精準炸彈的轟炸,配合地面 猛烈火力,使伊拉克軍隊毫無還手能力。
美國擁有如此軍力及意志力,但這並不表示對伊作戰是處理類似問題 的固定模式。因為敘利亞對海珊提供軍事裝備,及讓阿拉伯敢死隊進 入伊拉克作戰,倫斯菲已一再提出警告,有人便揣測敘利亞,或北韓 會成為美軍用兵的下一個目標。但不同的情勢,仍將有不同的因應手 段,美軍此次用兵最大功效可能還在殺雞儆猴,讓支持恐怖組織及進 行大舉毀滅武器擴散的國家知所收歛。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強國,又是以色列的最大支持者,它無可避免的要 成為恐怖組織,特別是阿拉伯、回教信徒恐怖組織攻擊的對象。以軍 力擊潰海珊並不能去除阿拉伯人、回教徒的仇恨與恐怖活動,但強制 包庇恐怖組織的國家負起責任,至少可以減少恐怖組織的活動能力。 伊拉克受美國制裁,其鄰國敘利亞及伊朗自會受到壓力。
北韓的核子武器問題如何解決將是新的考驗。中共一向以對北韓影響 力有限為詞,並不急於迫北韓知所節制,現在北京如果希望朝鮮半島 不起戰爭,它必需盡最大努力逼北韓就範,接受原子能委員會的監督 。北韓眼看伊拉克被炸的情勢,其反應已轉少說大話,留下外交解決 問題的餘地。
在聲譽及短期利益上受傷損最嚴重的可能是法國、德國、俄羅斯和聯 合國。在法、德、俄強力反對下,聯合國安理會拒絕通過用兵的授權 ,表面上是削弱美國在聯合國影響力,卻迫美國創下為本身安全,不 顧聯合國一些不相干國家約制先例。至少在布希政府內,如果聯合國 安理會對涉及美國重大益利問題之看法,不能與美國相符,它要約束 美國的能力只有更低。
德、法拉住俄羅斯要制衡美國,中國則只消極的表示反對美國用兵, 未介入帶頭抗拒,在美國的帳上,俄、中的不友善能態比德、法輕。 華府對德、法態度表現冷淡,德、法想利用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中扮 演要角,結果可能要看美國臉色,演個配角。美國還比較在意修補與 俄羅斯關係,但德、法如果不主動調整其所謂「制衡」美國強權的立 場,則彼此關係還會冷淡下去。
北京表示反對態度,在它對美國關係上得不到「伙伴」的益處,而增 加與美國作對的不利。但因為它的反對態度不是德、法那樣強烈,對 雙方關係磨損不會太大。
經過對伊作戰,美國聲勢更高張。已經習慣於柯林頓政府多邊主義的 「舊歐洲」,顯然還未能體會美國受到九一一攻擊後,對國家安全問 題的新思考。歐洲一片反戰之聲,但美國反戰的氣勢並不高。巴格達 「解放」後,布希的聲望更升到百分之七十七。如果他不犯老布希波 灣戰爭後的錯,能運用此聲勢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及國際秩序重建,他 在明年當選連任應屬十拿九穩。這是「舊歐洲」必需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