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與「國內航線」 王景弘
中國官員很會要文字包裝,也且會針對商人見錢眼開的心態,把圓的 圈套,扭成方的圈套,看台商及不顧台灣主權,或不用大腦的立委會 不會上鉤。
北京看陳水扁政府力拒接受「一個中國」,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 與尊嚴,便對立委表示「善意」,認為把「三通」視為「一個國家內 部事務」處理即可,「三通業務只讓兩岸業者與資本參與。」
商人聽如此「建議」,當然滿心高興,利字當頭,他們不會顧慮到什 麼主權問題,或看不出其間有何玄機。
其實,出過國或沒出過國的台灣人民都熟悉「國內」、「國際」這幾 個簡單名詞。通過海關,搭飛機飛離台灣,那叫「出國」,管它是轉 機去中國也好,去香港也好,都是出國,飛機都是「國際航線」,台 灣的航空公司,及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都可以飛。
如果只是從台北飛台南,或高雄飛台北,那並沒有出國,飛機也是「 國內航線」,外國航空公司不能營運。
同樣道理,外國航空公司班機飛入中國後,在中國「內部」的旅行, 也只有搭其「國內」航線班機。
現在中國方面建議,未來三通,包括空運和海運,都以「一個國家內 部事務」來看待,這「八字經」實際上就是「國內航線」四個字,台 灣接受兩岸為「國內航線」,那就表示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這是中國設邊門要台灣走入「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的圈套。
台灣不能接受「一個中國」,自然也不能接受兩岸是航空、海運是「 國內航線」。前總統李登輝為避開基本爭執的主權問題,曾對新加坡 領袖李光耀提議過由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合資組成公司,以經營兩岸 航運,但因為李光耀主張新加坡佔大股而未能進行。
台灣與中國的航空及海運,如能顧及「尊嚴」及「安全」,那並不是 問題,航空的安全問題可以「空中走廊」方式解決,但尊嚴問題卻不 能列為「國內航線」。香港主權己歸還中國,十足是中國領土,台灣 維持飛航,因為那是各國航空公司都可經營的航線,並非涉及主權問 題的「國內航線」。
北京以只讓兩岸業者及資本參與作為引誘,商人可能很高興,但如此 定位在國際間能否站得住腳,及可能的後遺症不容忽視。美國的海運 及空運界,對可能三通之生意也有興趣,而且不能接受只有兩岸業者 才能經營的條件。
中國官員提議以「一個國家內部事務」看待三通,那已經夠霸道了, 沒想到台灣的立法委員居然回應稱「一個國家」應界定為「包括大陸 及台灣的一個中國,而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國內航線」 說法才能被雙方所接受。國民黨的立委,背「一個中國」背成習慣, 再如此定位,中國自然更高興:它不但得到台灣承認兩岸航線是「國 內航線」,而且是「中國國內航線」。我看不出立委有什麼能耐,可 以讓國際社會接受「中國」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努力這麼多年,目的就是在區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不同個體,既然有一個「中華民國」,又有一個「中華人民共 和國」,雙方的航線怎麼會成為「國內航線」? 中華民國承認與中華 人民共和國的航線是「國內事務」,那台灣是否也附合北京的立場, 認為美國對台灣的安全保障是干涉「中國」內政?
立委對中國官員如此陳述,是否會誤導中國,以為台灣準備犧牲主權 國家地位,承認中共政府為「中央」,台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特區」 ?國民黨立委真如此糊塗,或真存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