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解剖連戰的政治高見

Posted at — Jun 12, 2002

解剖連戰的政治高見 王景弘

國民黨主席連戰再訪華府,雖然此次是參加國際間「落難」保守派政 黨的領袖會議,但好歹得以進入白宮,吃布希總統一頓飯。華盛頓郵 報還以「誰來晚餐」作引子,突出台灣政治人物受此邀約的不尋常, 和中國的不悅。

連戰有此際遇,是台灣民主化受到國際間的肯定,也是拜大選落敗之 賜,如果他能看清楚國民黨受選民否棄的原由,也有愛台灣的心懷, 他應該趁此機會爭取國際間對台灣的支持,而不是閉著眼睛說瞎話, 把自己的聯共反台路線當作「緩和」台海情勢的萬靈丹,並將台海的 爭紛不止,責任全往陳水扁政府頭上套。

不錯,連戰這一次在國際民主聯盟的簡短談話,總算在歸功國民黨的 條件下,提到「所謂」台灣經濟奇蹟,和民主改革。我不懂連戰對台 灣的經濟奇蹟,為什麼要套上「所謂」這個字眼。不論是中文或英文 ,「所謂」的第一個解釋都是負面、不以為然的意思,難道連戰不認 為台灣創造過經濟奇蹟?

但除此而外,連戰的政治邏輯,和對台灣政治情勢的見解與陳述,實 在都超乎常人。他甚至把問題簡化到宣稱只有國民黨在二喩喩四年大 選獲勝,重新執政,才是解決所有台灣、國際社會、台海、經濟問題 的秘方。他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同樣一個國民黨,李登輝競選 可以獲勝,連戰競選便敗得慘不忍睹?

一個政治學博士,自認有國際觀的黨主席,怎麼會只知指責「過去兩 年,台灣經濟滑坡」? 就算正好從民進黨執政開始之日,台灣經濟開 始下滑,其中有沒有過去國民黨炒作的泡沫因素? 台灣所依賴的其他 國家市場有沒有下滑?中國的廉價勞工是否吸引了台灣部份商人?

連戰指控民進黨的政策「似乎走向台灣獨立」。他為「証明」他的見 解正確,居然是引述中國領導人的話,指控民進黨的政策是「爬行台 獨」。連戰貴人多忘事,他下台沒兩年,倒也就忘了他在當副總統的 時候,中國領導人罵國民黨是在搞「獨台」。他也忘了自己在競選時 不惜張揚他在當外交部長時便進行「雙重承認」的彈性外交。拿中國 的標籤硬貼到陳水扁身上,能叫台灣人民信服?

其實,陳水扁走的是李登輝的路線,也是台灣絕大多數人民可以接受 的路線,那就是「中華民國獨立」。中華民國獨立、中華民國與中華 人民共和國併存而不相隸屬,都是超過半世紀的事實。連戰既不能否 定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也不好再說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 國大陸、西藏、外蒙的笑話,自然進退失據,落入中國圈套而不知。

連戰認為台灣兩岸關係,有三個因素令他耽心,第一,在政府的層面 上,「儘管不時有善意姿態,雙方彼此信任更少。」第二,在人民對 人民的層次上,「大陸中國的民族主義和台灣的分裂主義在增長。」 第三,兩岸的內部情勢都不穩定,有一方正面臨權力轉移,另一方正 嚐到衰退的滋味。

除了第三個因素外,其他兩個都可以看出連戰的心態。他說雙方彼此 信任更少,不知道他是與什麼時代比較,和彼此信任什麼? 中國一心 一意要併吞台灣,處處要防台灣取得更多國際支持,它怎能信任台灣 ? 而台灣又怎能信任中國? 中國對台灣態度如此,台灣人民豈能信任 一個中國可以信任的政黨或個人? 一個受中國信任的政黨或個人,在 台灣民主投票下只有落敗。李登輝得不到中國信任,卻得到選民任信 ,故能當選,連戰相反,只有慘敗,這就是最簡單的道理。

連戰對兩岸的「民氣」用了非常特別的說法:中國方面是「民族主義 」,台灣就成了「分離主義」。在語意上,民族主義似乎是好的、屬 愛國主義,但「分離主義」便是罪惡。這又是連戰對台灣民氣的錯估 ,台灣的民氣就是台灣的民族主義,絕非什麼「分離主義」:台灣既 未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何來分離? 他如此措詞只是跟著北京的調子 在跳舞。

但他的荒謬還不此於此,他認為陳水扁兼任黨主席後,下次大選的選 戰將「轉變成有實無名的台獨公投」,而且因為前述三個因素的作用 ,使「世界面臨一個潛在的爆炸性危機」。如此論述,就不像一個誠 實的學者:陳水扁在二千年大選,便代表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而且 被國民黨痛罵為台獨,而中國的朱鎔基更張狂的威脅台灣選民,選錯 人會有「大災難」。陳水扁當選了,為什麼那不算公投,而陳水扁兼 黨主席以後競選便是「台獨公投」? 如果連戰邏輯可成立,那二千年 選戰最清楚的民意是「統一」被選民否決。

連戰的新國民黨路線既說是要一個中國,要與中國統一或「合併」, 那他怎麼不會想到下屆大選會變成「合併與反合併」的公投? 中華民 國既為主權獨立國家,它便沒有獨立與否的問題,只有願不願與中國 「合併」的問題。

連戰用「台獨公投」的說法,只不過是再次要借外力,來嚇唬台灣選 民,使他自己或與他同一意識型態的人可以從中取利。他的措詞明顯 在向中國表示,大選時應再製造緊張,好幫國民黨當選。

因此,連戰提出的重大理論是只有讓國民黨重掌政權,才能「一舉解 除危機」,也才符合韓亭頓所稱只有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才是真正民主 的立論。但這就是連戰的盲點所在:今天台灣民主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一個是中國不尊重台灣的民主選擇,橫蠻以武力相威脅,一個是國 家認同和人民對政黨的信任問題。

如果沒有中國企圖干預台灣內政,威脅台灣國家安全,則任何政黨、 個人當選都不是問題,政黨輪替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因為有中國企 圖不惜任何手段併吞台灣的問題,則一個政黨或其候選人,不能認同 台灣,便無法獲選民的信任。同樣是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可以成, 連戰會敗,原因在此。

連戰看不清今天台海問題出在中國武力威脅,特別是佈署大量飛彈企 圖迫台灣就範,而把雙方困難的責任強加在陳水扁頭上。他在一個保 守派政黨的會議上,都不敢指出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霸道,不知民主為 何物,是台海爭執的根源。如非中國要霸道干預,台灣舉那會發生「 爆炸性危機」? 加拿大的魁北克,一再進行獨立公投,卻毫無危機, 只突出民主。他吹噓自己或國民黨上台,便能緩和與中國關係,實際 上只暴露他或他所領導的國民黨像董建華一樣得到中國的信任,這豈 非自己宣佈政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