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訪歐結束「三角關係」架構 王景弘
美國總統布希五月下旬的歐洲行,最重要的兩個具體成就當數與俄羅 斯簽署核子裁軍條約及成立北約組織與俄羅斯協商委員會。表面上看 ,前者只是冷戰結束的制式化,後者使俄羅斯對北約組織有關安全議 題的討論有發言權,兩者都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的走向。
但就過去三十年的世局來看,俄羅斯以經濟優先,積極融入西方,與 北約組織配合,力求與美國合作的政策選擇,已經使尼克森與季辛吉 的「美、中、蘇三角關係」佈局成歷史,如此局面,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選擇,勢必造成重大衝擊。
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過程,可說全受美、中、蘇三角關係的 支配。中、蘇原為美國所要圍堵的共產集團,但美國最可怕的敵人還 是蘇聯。蘇聯對中國不信任,雙方鬧分歧,並發生武裝衝突,中國安 全感受威脅,至此美國與中國有了共同敵人,美國樂見中國與蘇聯分 手,而中國更希望拉美國以牽制蘇聯,並以它牽制蘇聯的能力,來迫 使美國接受其勒索,疏離和犧牲台灣,牽就中國的條件建交。
大國外交如此運作,獲益最大的當為中國,次為美國,而蘇聯居被動 、實力被削減的不利地位,無辜受害最大的是台灣。在美中建交後, 一九八一年,親台灣的雷根總統上台,中國企圖以走中立外交政策, 放棄與美國聯合抗蘇的「戰略關係」相要脅,迫使美國再次犧牲台灣 利益,於一九八二與中國發表「八一七聯合公報」。
八十年代中期,蘇聯內部情勢開始不穩,美國打「中國牌」收到蘇聯 同意裁軍及緩和關係的功效,而中國並不能再依靠蘇聯牌來迫美國讓 步,美國並不認為中國與蘇聯改善關係造成對美國的威脅。到九十年 代開始,東歐民主化,蘇聯瓦解,中國受天安門事件震撼,「三角關 係」運作的功能已消失。
中國卻看不清、或不願接受冷戰結束,三角關係已不靈的事實。俄羅 斯傾向與西歐整合,與美國合作,希望美國經濟援助。在美國戰略棋 局中,俄羅斯已非威脅。但在布希新政府之初,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忙於所謂「大國外交」,積極與莫斯科拉關係的動作,如果是想對美 國施加壓力,那根本就下錯棋。俄羅斯經過葉爾欽主政,到以情報背 景的普汀當家,已經順美國的策略,融入西歐,不但與美國不再存敵 意,連在國際政治上也不是與美國競爭。俄羅斯是美國的真正伙伴, 而不是中國可以利用對美施加壓力的一張牌。
相反的,美國對中國寄望的「和平演變」,把中國納入接受國際行為 規則的策略尚未完成,中國未來的走向也未明朗,它可以成一良性強 國,也可以成一惡性大國,更可能內部再生混亂,成不了大國。中國 悲情的民族主義教育,和善於自大的言詞,使美國保守派傾向於把中 國當作美國潛在的敵人。
布希訪問莫斯科,簽署核子裁軍條約,及參加北約盟國高峰會談,最 能突出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演變,和美、中、俄三角關係的終結。新 的核子裁軍條約,談判只六個月,全文僅三頁,雙方承諾在二喩一二 年前,把核子彈頭從現在的約六千枚減到一千七百到二千二百枚之間 ,彈頭不必摧毀,可以儲存備用,沒有監督條款,條約並不自動延期 ,且任何一方只要事前三個月通知便可廢約。
如此條約被認為是美國給俄羅斯面子的條約:依美國估計,俄羅斯經 濟困難,不可能再與美國進行核子競賽,其核子武器減少屬必然之勢 。美國軍方本來就準備片面減少核子彈頭到此項數目,俄羅斯同不同 意都無所謂。俄羅斯既然要求裁軍條約化,成雙方共同承諾,美國也 願意給面子,但條約的目的不在限制俄羅斯的核子彈頭數量,而是要 使美國保持未來應付變局的彈性。
美國的目的如此,俄羅斯原要求多餘核子彈頭應廢除、條約應有監督 條款及條約應與美國的反飛彈方案掛鉤等條件,都未能獲美國同意, 但俄羅斯也照美國的意思簽署條約
當然俄羅斯政策的改變不止於此,在此之前,俄羅斯對美國片面退出 反飛彈條約,並無大動作反應,在九一一恐怖組織攻擊美國之後,俄 羅斯未反對美軍使用其前蘇聯共和國之軍事基地,甚至對美軍替其前 共和國喬治亞共和國訓練軍隊,以對付車臣叛軍也無異議。
俄羅斯不但未再反對北約組織包括它的前共和國,而且俄羅斯本身都 想加入北約組織。布希參加北歐盟國高峰會談,成立北約與俄羅斯的 協商委員會,讓俄羅斯可以參加北約組織對若干議題,如反恐怖行動 、武器擴散和國際維安等問題的討論,俄羅斯已經相當滿意。
俄羅斯的前身 – 舊蘇聯原來領導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對抗,現在華 沙公約已成歷史,而其盟主反成北約組織有發言權、沒有否決權的小 伙伴。
在普汀領導下的俄羅斯,並未因為他的情報、保守背景走回強硬與對 抗,反而是採取經濟發展導向,並在國際間扮演積極推動和平與穩定 、與美國利益相當契合的角色。俄羅斯希望與西方的整合,能開發市 場,並吸引投資及科技。它的大國地位用於穩定世局,而非用於勢力 之擴張。
與美國及北約組織發展共同安全、經濟利益及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這 不能說不是俄羅斯立場與地位的根本改變。如果中國不朝成為和平、 穩定力量的方向發展,而是急於擴張及建立霸權,它可能取代舊蘇聯 ,成為美國的新敵人。在三角關係不復存在的環境下,美國不必為應 付俄羅斯而牽就中國,而中國也不可能再玩俄羅斯牌以逼美國就範, 中國處於不利地位。
過去一年多來,中國對美國態度的軟化,強調無意與美國為敵,也只 有從這個角度觀察,才容易瞭解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