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胡錦濤到此一遊:百般禁忌

Posted at — May 3, 2002

胡錦濤到此一遊:百般禁忌 王景弘

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美,帶孫悟空到此一遊的滋味,但卻非百無 禁忌,而是百般禁忌。

中國政治上的老二,沒有麼好下場,所謂伴君如伴虎,常被用來形容 老二之難為。而且,身居老二而能到姓「資」的老大美國訪問,那不 但是前所未見,而且極度敏感。

胡錦濤訪美行,媒體最常用的形容詞是「行事低調」。當然,這與他 的性格、職位、前途及訪問的性質有關。

他的訪問,本質上是要到美國亮相,與「美帝」各路人馬見個面,免 得像華國鋒拿著「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卻完全不識洋務。

胡錦濤的訪問,所需要的「成就」不是被用濫的「突破」,而只是「 不出洋相」,也不要讓他可能的政敵抓到把柄,壞了他接班的好事。

如果用「台灣經驗」看,胡錦濤訪美與蔣經國一九七喩年訪美情況較 接近,而與王昇訪美較不同。蔣經國以接班姿態訪美,其主要目的也 在「養望」,及消除美國有些人對他「蘇共」背景的疑慮。

王昇也在蔣經國健康不佳,面臨接班問題之際,到美國訪問,但是他 並不是蔣經國默許的接班人,而是「自告奮勇」,為自己「養望」。 為此蔣經國不悅,王昇就此失勢。

胡錦濤和蔣經國同樣是欽定接班人,其訪美獲一號人物同意,但是, 胡錦濤所處的地位卻遠不及蔣經國:胡錦濤不能出紕漏,因為他的接 班未必萬無一失;蔣經國接班卻是定局。

但無獨有偶,蔣經國因為台灣政治未開放,在紐約遭遇示威及黃文雄 、鄭自材行剌案,胡錦濤因為在西藏鎮壓藏人,到美國也四處碰上藏 人示威。

胡錦濤的性格,似乎與江澤民及朱鎔基有很大差別。江澤民好表演, 好大喜功,會講大話。朱鎔基膽子大,說話衝,沒有嚴守外交修詞的 紀律。胡錦濤完全照劇本行事,背標準答案很在行。他沒有江澤民和 鄧小平那種即興反應的衝動。

當然,江澤民是國家元首,朱鎔基是政府首長,他們的地位不同於胡 錦濤的老二地位。當老二的守則,最要緊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不要 讓自己媒體光芒蓋過老大。老大不能解決的問題,老二也不可能代為 解決。更何況老大並沒有要他到美國解決什麼問題。

美國以副總統錢尼名義邀胡錦濤訪美,理由是維持雙方高層對話,更 重要的當然是要相一相這位欽定接班人,同時也讓他對美國有直接的 認識。美國目的在此,在形式性的交換意見中,對雙方分歧的問題, 自然也就各說各話,點到為止,不讓他為難。

美國媒體把胡錦濤的拜會活動,描述為不出「寒喧和形式性會談」之 範圍。但這對胡錦濤很重要,因為除了不能光芒太露的大原則外,他 該說的話還是要說,而且要說得恰到好處,不能太兇惡,留給美國人 一個「死硬派」的印象,甚至把鄧小平、江澤民苦心經營的對美關係 弄亂,但也不能說得讓可能政敵把他打成對外軟弱。

他拒絕接下美國國會議員要求釋放政治犯的信,和在所謂台灣問題上 照本宣科提出要求美國慎重將事的「警告」都屬於這一類。胡錦濤訪 問目的既非認真討論問題性質,美方自然也是點到為止,免得陷入中 國政治是非圈。

中國方面對胡錦濤訪問的安排,重點也在「保護」胡錦濤不受傷損。 他們要求高規格會見,但避免少作可能受到挑戰,而被逼說硬話,或 說錯話的公開場合,如記者會等宣傳的機會。

這不一定表示北京對胡錦濤沒有信心,胡錦濤應付難題也有其固定模 式,且熟記基本答案。美國媒體說他更像一個「政策專家」而不是「 政治家」。但是,如果公開被問到尖銳的問題,特別是中國與美國立 場分歧的所謂台灣問題和中國對台灣的飛彈威脅,他一開口對內及對 外可能都吃力不討好,顧此失彼。

在中國刻意安排,美方細心配合下,胡錦濤似乎依其計畫完成訪美, 使他將來接班完成時,可以在「第四代領導人外交風雲」填上一章。 他沒有出錯,沒有出洋相,沒有留下北京政敵可以攻擊的材料,此行 便算成功,對他的接班是正數,至少是沒有害處。

但使美國一些中國通感到納悶的是究竟該把胡錦濤打成那一類:改革 派? 保守派? 他表現仍是沒有自我,機械性反應,莫測高深。他到底 是避免強出頭,還是真正沒有一套自己的理想與見解?

其實,這些問題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都不會有答案。胡錦濤接班,法 定的有兩階段,非法定的可能卻要三個階段。如果接班不出紕漏的話 ,他今秋要先接下共黨總書記之職,明年春才能接下國家主席。

這兩個位子能不能順利拿下來,還是一個問題,即使拿下來,並不就 表示他接班完成,大權在握。原來便傳言江澤民有意保住軍委會主席 位子,怕胡濤壓不住軍。但是,江澤民、李鵬甚至朱鎔基這些人,看 胡錦濤五十九歲「還嫩」,必然依鄧小平那班元老一樣,「退位」之 後,仍在垂簾聽政,或不垂簾也聽政,幕後指點江山。

老人幫可以提拔胡錦濤上去,也可以讓他下來。胡錦濤上都還沒上去 ,自然到此一遊更是小心翼翼,能不出差錯,或能不讓元老不悅,已 經是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