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 - 資深新聞工作者

特稿:美國限制與中共軍事交流

Posted at — May 3, 2001

華盛頓特派員王景弘/特稿

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正受檢討及節制,在某種程度上,雙方軍事關係 可稱走向交惡,而美國方面開始採取強勢態度,不像柯林頓政府時代 ,凡事找一個理由讓中共的不友善行為不必付出代價。

布希政府的強勢作風,助理國務卿凱利說得很坦白:中共在無理拘押 美國偵察機人員十一天之後,無法預期雙方能若無其事的正常交往。

美國國防部宣佈需要逐案檢討及批准雙方軍事交流,可算是美方比較 大的一個動作,但這項決定也出現幾小時的混淆。國防部原透露全面 暫停與中共的軍事交流,但在此消息傳出後,國防部發言人以承辦人 錯誤解釋國防部長倫斯菲之意思為由,聲稱國防部只是要求個案審查 軍事交流之建議。

美方在國會及商界的壓力下,也宣佈美國陸軍不使用向中共訂做的貝 雷帽,已經交貨的幾十萬頂帽子將由剩餘軍品市場出售。

這兩項行動都是因為南海撞機案所引起。撞機案突出雙方的嚴重互不 信任和敵對。中共方面質疑美國為什麼以如此接近其領海的距離,對 它進行軍事偵察。但美國質疑中共何以對在公空完全合法航行、搜集 情報的飛機作如此危險之攔截,且在撞機失事後,扣押機員及飛機。

美國方面的解讀,扣押飛機與機員,主要是中共軍方的強硬態度和利 益。試圖維護與美國關係的外交部,權限極小,無法作出軍方不答應 的承諾,致連美國認為最基本的立刻與機員見面均不可得。

不過,美國軍方此項限制,對雙方軍事交流會造成多大影響仍難說, 因為此項交流,在去年十二月中共軍方大校在美國訪問時「失蹤」, 也即向美國申請政治庇護後,中共方面對軍方爭先恐後找機會訪美「 考察」已轉向限制。美動作只是相互節制交流的回復下常。

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在一九八九年天安事件後宣告停頓,至一九九三 年柯林頓上台後,由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力促,方告恢復。傅立民曾 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副館長,因全力推動「八一七公報」,被認為態 度親中共而遭整肅,無法在國務院涉及東亞及中國事務方面發展。他 提出與中共軍事交流的理由,最主要的是中共人民解放軍在政治上影 響力極大,事涉中共接班問題,美國應與之往來,同時在中共勢力漸 起之際,軍事交流可促進中共軍事之透明化。

當然,美方不會說出的理由是藉軍事交流,讓中共軍事頭目瞭解中共 軍隊的現代化,與美軍的頂尖科技武器系統,優劣相去太遠,不必逞 口舌之能,說些不知所云的狂言。美方也希望看中共的虛實,確知中 共打些什麼算盤。前者的功能略有進展,中共人民解放軍主管情報的 副總參謀長熊光楷,曾以核子攻擊洛杉磯威脅美國,但在美國安排他 參觀一些飛彈、防空及核子武器設施後,他便很少再放大砲。後者功 能則使美方不滿,因為他們得不到互惠待遇,參訪活動只限於中共軍 事設施的「接待室」簡報。

在撞機事件後,美方對與中共軍事交流成果最起碼的預期都沒有達到 :中共軍方並沒有因為彼此交往,有正常管道和彼此的專業禮遇,在 處理迫降飛機及機員方面,迅速安排解決,而是依共黨老套發動宣傳 ,製造反美氣氛。

中共過去享受美國單方面讓步,委屈求全,以維持雙方關係,已經成 為習慣,但布希政府在不同的世局下主政,其作風已明顯在改變,華 府不再認為雙方關係的改善與維持是美國一方的責任,如果中共不願 保持與美國的互惠、友好關係,美國沒有必要犧牲本身的利益,以片 面讓步謀求和諧。中共在南海撞機事件的表現,使美國軍方反感至深 ,軍事交流的限制,也即中共軍方人員訪美考察機會的減少,至少是 目前中共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