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派員王景弘/特稿
布希政府上台後,對與中共的關係,一再強調不諱言與中共的分歧, 要坦率指出彼此立場之不同,雙方關係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仍不 失互相尊重。布希政府明白指出,美國與中共之間最大的兩項分歧, 不外台灣和中共的人權。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都涉及中共的體制問題,中共不民主化,有關台 灣及人權問題都難以解決。無法解決之前,美國對所謂「台灣問題」 的主要措施在嚇阻中共對台灣使用武力,對人權問題則希望藉不同外 交工具促其改善。
布希政府相信如此策略要能湊效,美國立場必需明確和堅定,不容北 京發生誤判,也不容北京不斷採取挑釁行動以為試探,在所謂台灣問 題上尤其是如此。布希在上週把美國過去所謂「戰略模糊」,改成「 戰略明確」便是表達美國不容以武力或武力威脅解決台海爭議的新策 略,那從模糊的嚇阻,改成明白的嚇阻,希望更有效維持台海穩定。
布希政府並由新任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凱利向國會申明美國對「 一個中國」政策的定義,校正柯林頓政府在北京壓力下,對「一個中 國」的過度及傾向中共定義的態度。
前民主黨政府的官員和像拜登及柯瑞這些民主黨參議員,眼看他們的 老辨法被布希政府改變,自然擔心美國與中共關係會更堅張,並搬出 憲法與台灣關係法來指責布希未經與國會磋商,便將美國對台灣不明 確的防衛承諾,改變成明確的防衛義務。但共和黨相信戰略明確、對 台灣關係明確是保持台海穩定的有效策略,柯林頓被推得團團轉的模 糊策略,只有招來不斷的壓力與試探。
依台灣關係法,美國並沒有明確承諾一旦台灣受中共攻擊,美國將如 何因應,但一般的假定是美國會協助台灣自衛,在這一方面,美國總 統依憲法可以有相當大的應變權力。柯林頓在一九九六年派出航空母 艦戰鬥群到台灣附近海域,便是以行動顯示美國不容許台海爭執試諸 武力解決的立場,那也是對中共明確的嚇阻。
因為中共對台灣武力威脅越來越明目張膽,甚至不惜對美國叫陣,布 希政府意識到只有改弦更張,把話講清楚才是正道。助理國務卿凱利 五月一日在國會參院外交委員會作証時便提到「言詞與行動的明確」 對美國與中共免於有損雙方關係的誤解乃是必需之舉。「有些具影響 力的中國人似乎對我們雙邊關係有不正確的理解。我們必需在言詞及 行動上明確,中國也需要立場明確。」
凱利的証詞替布希政府再明確為「一個中國」政策下定義,他說:「 我們與中國討論時,表達得極清楚:美國與台灣人民保持非官方關係 是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基本的一部份。」這句話回到共和黨政府對 所謂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立場:美國只要沒有與台灣建立「官方關係 」,便符合一個中國政策。
此項基本立場符合美國與中共建交公報,也是台灣關係法的明文規定 ,但申明布希政府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明白理解,實調整了柯林頓 政府時代對「一個中國」的曲解和向北京定義的傾斜,並使美國在「 非官方關係」的原則下,與台灣可以有更密切的交往與合作。
在柯林頓以所謂「三不」來定義「一個中國」的政策下,美國形同否 定台灣為一個國家,並使中共可以曲解為美國承認其對台灣之主權。 布希政府以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係來界定「一個中國」政策,則未涉 及否定台灣為一國家,或被曲解為美國承認中共對台灣主權主張的問 題。對如此複雜的主權爭議,美國一直採置身事外的立場,堅持應由 台海雙方和平解決。
當然,美國知道在中共體制沒有改變之前,不可能尊重台灣的民主, 因此,在中共民主化之前,美國要因應的重點在保障台海穩定與和平 ,也即維持現狀,以待北京的改變。過去可能改變台海現狀的危險, 在台灣的「反攻大陸」和可能片面宣佈法律性的獨立,但現在打破現 狀的危險卻在北京赤裸裸的以武力威脅,面對如此情勢,布希政府因 應策略便轉向嚇阻中共:對台灣作足夠防衛所需之軍售,表明美國協 助台灣防衛的承諾,及界定「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