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美國吝於介入 台灣人民失望
「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有十五個月,台灣人對 「祖國」的預期和國民黨政府的表現有極大落差。政府管理不善,其 效率及形象反不及日本人的統治。台灣人期待在回「祖國」後,能受 到平等,不被歧視的待遇,並能參加中央政府,但「在新行政機構中 ,下級官員、辦事員及差役等大商份為台灣人」,重要職位卻沒有台 灣人的份。(文件三十四)
台灣經濟事業衰落,政府與民爭利,官員橫行不法,貪污,營私,工 業就業人口劇降,稻米收成雖佳,卻發生缺糧現象,物價飛漲,公共 衛生水準低落,人民對政府官員之貪污無能,怨聲載道。行政長官公 署又採取三項措施,使台灣人對其經濟政策及特定官員之憤慨更形強 化。這三項措施包括拖延縣市長之民選,拍賣日人財產,但其方式卻 非有龐大財力者不能受益,及推行一些財政及貿易新法規,使其管理 集中於外省人之手。這些措施使台灣人認為其地位與日本人統治時代 無異,而其在台灣經營事業以製造財富之唯一途徑受到威脅。(文件 三十四)
奉杜魯門總統之命考察中國情勢的魏德邁將軍,在一份發給國務卿馬 歇爾的簡短電報中,一錯見血的指出「二二八事件」前的台灣情勢: 台灣人民「誠懇和熱切的希望從日本的桎枯中解放。但是,陳儀和他 的親信粗暴、腐化及貪婪的把他們的政權強加在幸福和馴良的人民頭 上。軍隊表現像是征服者。特務橫行,脅迫及方便中央政府官員剝削 。」(文件四十四)
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對事件導火線的報告,與一般所知之事實並無差別 ,其起因在專賣局人員查緝未稅煙,毆打售煙婦女,引起眾怒,專賣 局人員在被逃逸時竟對民眾開槍,造成死亡事件。二月二十八日,兩 千到三千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懲辦專賣局特務,及專賣局長應辭 職。他們也要求行政長官進行改革,但行政長官公署的警衛軍隊,卻 以架在屋頂之機槍向示威者掃射,造成傷亡,使台灣人開始對外省人 ,不論其官等及職業均感憤怒,並加以毆擊。(文件三十四)
示威及憤怒的群眾,並沒有劫掠行為,其暴力也未針對外國人。美國 領事館因為有外省人進入緊急尋求庇護,而示威者僅在追趕逃入領事 館之外省人時,對領事館投擲一石塊。美國領事館在向駐南京大使館 請求作撤僑準備時稱,領事館所預期的危險並不是來自台灣人,而是 來自粗魯及不友善的國民黨軍隊,因為軍隊嫉妒美國人在台灣民間受 到歡迎。(文件十三)
陳儀政府及後來國民黨政府的視察報告,對「二二八事件」的責任, 都推給中共,認定是中共特務在台灣興風作浪,製造事端。但美國領 事館的報告並不把可能存在方少數共黨份子列為重要因素,相反的, 美國官員認為因為日本政府的堅決反共立場,對台灣人民的反共教育 ,和對共黨份子的嚴厲清除,使台灣人民對共產主義並不熱心,共產 黨份子也不易活動。美國政府反而耽心如果台灣政治不改革,將來會 給共產主義提供一個生存和成長的機會。(文件二十三,文件十二, 文件二十九)
美國大使館所擬定,並由司徒雷登大使親自交給蔣介石的報告,特別 列了一節討論事件發生時的輿論、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其中強調因 為日本教育強力培養對共產主義之不信任及恐怖心理,因此,雖有少 數人涉嫌關心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但其影響力被認為「無足輕重」: 「截至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日止,任何形式之共產主義,在台灣實最不 足輕重。」但它強調,如果經濟組織在軍事佔領下崩潰,「則局部形 成共產主義化,不僅為可能,且相信其為最有可能性之發展。」 (文 件三十四)
在麥卡錫時代,以親共而受到整肅的美國職業外交官范宣德,在事件 後向國務院提出的一項備忘錄,預言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政策下,「 相信台灣在不久的將來有受到共產主義滲透的可能性。」他的說法也 重在「未來」,而不是台灣已受到共產主義的操控。(文件四十一)
到一九四七年七月間,美國領事館報告稱,他們被告知因為在國民黨 政府統治下,前景日益暗淡,使中共的特工人員有機會進行宣傳,中 共的特工有些在台灣已經很活動。(文件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