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派員王景弘/特稿
布希政府主管亞太事務及國防安全的助理部長級官員還沒有就定位, 高度敏感的對台灣軍售問題已經開始成為媒體注意的焦點,北京提高 姿態,想試探布希政府態度,並逼它回到柯林頓的親北京態度,台北 也不甘示弱,一反往常低姿態,以抗衡北京對布希政府的壓力。
兩岸對華府的壓力,隨中共副總理錢其琛下週將訪問華府,及「美華 會議」年度軍售檢討預定四月召開而加劇。錢其琛人未啟程,已先一 再放話警告美國不能出售神盾系統給台灣,並指控台海問題未能解決 是因為美國軍事干預。親台灣的國會參院外交委員會則透過華盛頓時 報公開一份台灣所求購之現代化武器清單。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指出,外交委員會的幕僚報告是根據他們上個月訪 問台灣,與台灣軍事、情報及政治人物會晤所得到的資訊而來。
依過去雙方的諒解,台灣與美國均不公開討論未經決定之軍售項目。 國會議員還抱怨行政部門拒絕就台灣所求售項目與國會磋商。現在參 院外交委員會在北京提高嗓門反對美國出售先進防衛武器給台灣之際 ,公開台灣求購清單,實際上也是對布希政府一個警訊:不能對中共 試弱,把台灣的合理要求擋掉。
雙方在軍售問題上的較勁,表面上有些像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二年間 ,雷根剛上台時為對台灣軍售問題所發生的抗爭,但環境及內涵都略 異。當年美國的民主黨政府剛與北京建交,親台灣的共和黨雷根政府 上台,有意糾正卡特政府之不義,乃有強化與台灣關係之說,而美國 對台灣軍售是在建交談判中本解決的問題,雷根政府上台,適台灣主 力戰鬥機 F-5E 面臨老舊需淘汰,雷根政府擬出售新一代戰機,中共 抗議,並要求開始談判一九七八年未解決的軍售問題。
那次雙方談判談出一份應付對台灣軍售的一九八一年「八一七公報」 。以後美國對台灣軍售問題的爭議,便以符合「八一七公報」為詞應 付。即使是老布希政府在一九九二年決定出售 F-16 給台灣,被一些 親北京人士認為違反「八一七公報」,但美方仍堅持信守八一七公報 ,並無違越。
這次北京的異議,特別重在反對美國出售神盾系統,和其他日後可能 使台灣發展出戰區反飛彈系統的武器。北京雖有時仍稱要美國信守三 項聯合公報,但在一九九二年軍售之後,「八一七公報」已成對美國 有利的文件,錢其琛在訪美前的調子改成美國對台灣的軍事干預,即 對台灣軍售,是台海問題未能解決的原因之一。這個新調子雖在反對 美國對台灣軍售,但卻更像在把北京不與台灣對話,問題不能解決的 責任,推給美國。
北京眼看布希新政府的氣氛遠不及柯林頓時代,當然想趁布希新上台 ,在外交上尚無歷練,要試探他態度的虛實,反正吃得下去就吃下去 ,吃不下去再說。鄧小平在談判建交時便已說過,即使北京反對,美 國還是會對台灣出售軍備,他只希望美國「節制一點」。錢其琛背負 江澤民親美路線的責任,在軍方壓力下,敲鑼打鼓反對美國出售先進 武器給台灣也是必然的動作。
但北京自己的建軍、對台灣政策動向、人權及在國際事務上與美國利 益相抵觸的活動,使布希有更多逼中共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籌碼。美國 對台海問題的基本立場在和平解決,而中共不但加強建軍,且其對台 灣威脅的意圖至為明顯,在台灣積極願與北京無條件對話之際,北京 反以佈署新軍備,增加軍費相應,這些演變都與當年雙方建交的諒解 相背。美國不願台海軍備競賽提升,但它也不能坐視台灣受到中共提 升軍備所造成的威脅增高。參院外交委員會的幕僚報告,應算是對布 希新政府的一項相應警告。